東北網3月23日電 中水回用,在第13個世界水日來臨之際被相關部門重新提起。哈爾濱日缺水32萬噸,與此同時,在園林灌溉、街頭洗車、工程基建、衝洗廁所等可利用中水的地方,卻大量爭搶著百姓的生活用水。如何讓中水走進生產和生活,成了急需破解的難題。
大勢所趨
目前,哈市市區年供水量達到3億立方米,有1800多家用水大戶就用去了2億立方米。22日午後,記者隨省水利廳、市水資辦的相關人士來到用水大戶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在廠區的中水回用車間,記者看到了刺鼻的黑水被處理成透明的、沒有氣味的中水。
該廠副總工程師錢北中告訴記者,該廠年用水量400萬至500萬立方米,其中有100萬立方米的工業廢水被處理成中水。這些中水一少部分成了工業冷卻循環水,而絕大部分被白白排放。
據哈市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節水科科長穆浴光介紹,哈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已經達到了75.12%%,高於國家規定的相關標准。
效益可觀
記者了解到,1998年,哈醫大二院醫院投資200多萬元建起污水處理場,日處理污水近3000噸。如今,哈醫大二院20萬平方米綠地、數千棵樹木的綠化用水均用了中水,僅這一項每年就節水60萬噸,節支150多萬元。
『開展中水回用,可以解決哈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省水利廳水政水資源處吳志宏告訴記者,近幾年,利用中水已經成為企業節水的一種有效途徑。
任重道遠
哈市現有近500家洗車行,其中只有不到50家大中型洗車行使用了中水設施,剩下的都使用清潔的自來水。另外,哈市草坪面積約700萬平方米,每年草坪灌溉用水約830萬噸,絕大多數用的也是自來水。
2002年12月施行的《哈市城市節約用水條例》規定: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公寓,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新建擴建工程應當建設中水設施。但新條例實施兩年多,按規定建中水設施的企業還很少。
水資源專家們認為,解決中水回用難,一方面政府必須明令禁止哪些行業不能用自來水;另一方面,要用價格杠杆來『擰緊』水龍頭。
關鍵詞:中水
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回收,經過處理後可以再利用的水,是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關鍵詞:循環經濟
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