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28日電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百姓有病不敢看、看了病又治不起:就是普通百姓都能說出個大概。近日,記者利用一周的時間應聘省外幾家藥廠在哈的業務員和醫藥公司的推銷員,了解了臨床藥進入醫院價格經過層層的費用,最後到患者手中,價格不知翻了多少番的一些內幕。
打通醫藥公司醫院纔能接受
記者應聘了省外某藥廠的業務員後,跟隨老業務員許某學習經驗。一次在去省內某縣推銷藥時,他向記者介紹了經驗。
一種新的臨床藥品出廠後,第一件事就需要各地市的指定醫藥公司接受此藥。因為近年來為了規范醫藥市場,每種臨床藥品進入醫院前必須先進入到指定的醫藥公司,然後各醫院到指定的醫藥公司去購買所需藥品,所以讓醫藥公司接受此藥纔是進入醫院的第一步。待醫藥公司認可新品牌藥以後,藥廠業務員的所有精力就要投入醫院進行層層疏通,並想方設法讓醫院去購買。
第一步是與藥劑科溝通,將藥品的所有資料提供給藥劑科的同時,還要提供好處費約1000元。這樣,藥劑科就會向醫院藥事委員會申報此藥,並在每月一次的新藥會議上研究此藥是否可以購入醫院。
在醫院藥劑科填寫並遞交了『新藥申請表』以後,還要疏通醫院藥事委員會。據介紹,醫院的藥事委員會大多由7人組成,這些人主要工作就是每個月討論一次進新藥的具體事宜。待藥進入醫院後,促銷工作還不能結束,因為擺在醫院的藥沒人使用也是徒勞。接下來要做工作的是藥局、藥庫、科主任、科醫生等。
藥廠業務員必須和每個適用此藥的科室臨床醫生和主任都要建立關系,一般主任或醫生為患者開出此藥,回扣是藥品零售價的20%%至30%%左右。業務員每月都會到藥局查看醫生處方和開藥的數量,然後私下和醫生結算。在藥局查看醫生處方也是要給好處費的,一般是查一盒藥給藥局一元錢,低於500盒的處方藥局大多會拒絕查看。就這樣,每查一次處方也要花上幾千元的費用。
在新藥進入醫院2個月左右,業務員還要與藥庫負責人進行溝通,因為每進一批藥2個月左右就會賣得差不多,這時就需要藥庫向上提交計劃繼續購入此藥。
所有關系疏通後,平時還要經常請各部門負責人吃飯,加深感情,因為新藥層出不窮,稍一疏忽,就可能被其他藥品取代。
藥品層層回扣促銷患者埋單
所有這些回扣、促銷費用,最後都被加進藥品的價格裡。為了弄清這些臨床藥價格究竟貴得有多離譜,記者又來到哈市南崗區一家醫藥公司謊稱要代理其公司的幾個臨床藥品進行推銷。
在該醫藥公司提供的藥品報價單上記者看到,名為『注射用加替沙星』的抗生素針劑每支出廠價是12元,零售價卻是142元;名為『塞迪恩白介素』的藥品每支出廠價5.40元,零售價卻是88元。在報價單上出具的10餘種藥品價格對比來看,零售價大多都高出出廠價的十幾倍。
對藥價虛高問題,國家相關部門也提出了一些整治的辦法,但議案年年有,呼聲日日高,可這藥價就是不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