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民工荒』離哈爾濱有多遠?
2005-03-29 10:34: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 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3月29日電 近來,『民工荒』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自去年始,大量關於『民工荒』的報道頻繁見諸媒體後,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東南沿海到中西部城市,現在『民工荒』大有向北方城市蔓延的趨勢。有人預測,中國勞動力市場正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

  城市真的出現『民工荒』了嗎?『民工荒』,『荒』在所有城市還是個別城市?『荒』在某些行業還是所有行業?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狀況?『民工荒』離哈爾濱有多遠?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我市的勞動力市場進行了調查。

  -新聞背景待遇差逼走農民工

  從表面上看,民工的離開是由於收入低、打工環境差,但從深層次看,是我國不少企業長期依賴廉價勞動力謀求競爭優勢,企業一再壓低工人工資,必然會造成勞動力大量流失。國家統計局一份關於珠三角農民工收入的調查顯示,該地區的農民工平均月工資只有600元左右,這和他們父輩20多年前外出打工時的收益水平幾乎一樣。

  長期以來,低成本一直是許多地方招商引資的法寶,不少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謀求利潤,以犧牲員工的合法權益為代價,拼命壓低成本,其中壓低工人工資是最簡單也是最奏效的方法。如果沒有廉價勞動力,許多企業將會毫無競爭優勢可言,它們不僅將失去利潤豐厚的外貿訂單,甚至還有可能被市場無情地淘汰。

  『低工資,最先跑掉的當然是有技術的工人。』勞動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相對於普通工人,有技術的工人更有條件尋求報酬更高、環境更好的工作崗位。剩下的就是只會做最普通工作的工人。由於中國人口數量巨大,普通工人是從來不會缺少的,他們目前也沒有資本『挑三揀四』,所以『民工荒』實際上是『素質荒』。

  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勞動力短缺,一些企業已著手開始提高外來工的最低工資標准,有近四成的企業考慮給員工加薪。很明顯,這是針對企業嚴重招工不足而出臺的政策。不過,在提高工資的同時,應該著力改變企業的固有發展模式,逐步停止目前低水平、平面式的擴張,減少對廉價勞動力的過度依賴。地方政府也要切實轉變觀念,加強政策引導和市場監管,督促企業改善用工環境。

  有專家指出,各地出現的民工荒實際上是一個信號: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結束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現場實錄求職民工實話實說煩心事

  盡管哈爾濱沒出現民工荒,然而,記者在我市一些勞務市場采訪時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上百單位急著招人,廣告信息到處可見,前來求職的外來務工人員也不少,但真正達成勞務協議的卻為數甚少。為此,記者采訪了幾位正在市場內徘徊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講述的求職經歷,耐人尋味,更令人深思。

  答應的工資待遇說變就變

  采訪對象:加格達奇農民王月英

  講述:都說找工作要到正規中介,天一暖和我就一個人來到哈爾濱,想找一家飯店打工。一看招聘服務員的信息真不少,心想這下可好了,根據招聘信息,我來到一家風味餐館。店方經面試,答應留下我,談起待遇時,店老板說暫時每月給付400元。我一聽納悶了,明明招聘信息上許諾每月基本工資600元,怎麼一下子變少了呢?店方說,是本店新規定。我一聽氣不過,當即表示不乾了。後來,又跑了幾家店,遇到的情況都差不多,工資壓得太低。昨晚,聽一位已在酒店打工的小老鄉講,時下外來打工者日益增多,一些飯店便故意降低工資,想一想也真是氣憤,缺人手時,就想到我們,人多了又把我們看得不值錢。這不是欺負人嗎?

  年輕女孩遭遇招聘『陷阱』

  采訪對象:通河縣農村女青年馮岳紅

  講述:要說我這幾天找工作的事,真的有點後怕。剛進城,就直奔人纔市場,一看到處貼著招聘廣告,心想機會還挺多。自己高中纔畢業,還是第一次外出,想找一份文雅一點的活兒。看到一則廣告上招聘女公關信息員,覺得自己較為合適,便根據廣告上的電話號碼先打個電話,接電話的是位女士,聲音很甜。得知我的一些情況,她當即讓我去公司面議。當我乘公交車來到這家公司所在大廈時,已是晚上8點多鍾了,乘電梯來到大廈32樓,曲曲折折拐進一走廊,只見這裡竟是一家酒吧,裡面正播放著悠揚音樂,找到剛纔聽電話的女子,更讓我很驚訝,她的頭發染得像黃牛毛,還抽著一支煙。她帶我進了一個包間,她介紹說,公司是專為某外國商人開的酒吧。公關信息員平時主要工作就是為『老外』提供服務,如喝酒、聊天等,並說這裡條件極好,工資全靠自己掙……

  我一聽,這不是平時聽說的『三陪』嗎?我又驚又怕。趕忙跑出門,打電話給表姐,住在表姐家一夜都睡不著,心想招聘啟事上明明寫的是信息公司,怎麼讓人去乾那事呢?真不知該怎麼去找工作。

  找到工作也總有那麼點不如意

  采訪對象:安徽省靈泉縣小莊村村民王小兵

  講述:我們是一周之前到哈爾濱的,來這裡一看各類招聘廣告,發現城裡有很多自己能乾的工作。經推薦,我們選定了道外的一家建築公司,到了工地,公司很熱情,很快答應收下我們並許諾每月1500元基本工資,我們一聽心中暗喜。然而,一提起吃住的事,老板卻犯了難。說吃飯沒問題,住處因在鬧市要靠自己解決。我們一聽,這咋行呢?人生地不熟的一時哪裡找住處啊!便請求他們想想辦法,但公司就是不同意。最後只好放棄。

  『民工荒』在持續兩年後,部分企業開始用提高工資、改善待遇來吸引農民工。但同時有專家指出,『民工荒』實質是『素質荒』,農民工要想使自己真正變成『搶手貨』,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努力學本領、學技術。

  -新聞調查哈爾濱沒出現『民工荒』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撫順街上的幾家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未進服務大廳,就見三三兩兩的農民工正聚在一起研究招工信息。辦公樓裡一位忙碌著的工作人員說:『天氣暖和後我們這裡登記招工的單位很多,就業崗位增加的同時,來這裡找工作的農民工也增多了,進入3月以來,每天都有一二百人。』

  記者隨後來到一些農民工比較集中的自發聚集地。記者看到,上百名求職者匯聚在這裡,他們大多站在公園、三角地附近,等待僱主的挑選。『要裝修工嗎?』『要廚師嗎?』每當有路人走過,這些人就立刻圍上去詢問,忙著推銷自己。當記者提到今年出現『民工荒』時,來應聘廚師的河南淮濱農民工張志和說:『來找工作的人多的是,我來這裡3天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哪有啥「民工荒」啊!』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從春節後民工返城的情況來看,來哈民工人數與工作崗位需求基本持平,不大可能出現民工荒。而來自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信息顯示,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是農民工進城打工的旺季,今年哈爾濱天氣暖得早,返城的民工潮還較往年提前了近一周,每天來哈務工人員平均達到近萬人,高峰時達到2多萬人,勞動力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從宏觀上來說,大規模的勞動力資源危機不可能即時發生,只有在各種因素的長期綜合作用下,纔會導致這種短缺局面。但一些專家也指出,我們也不能因此盲目樂觀。各地相繼爆發的民工荒給我市敲響了警鍾,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超過國際社會公認的老齡化標准:200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0%。預測認為,2028年至2036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至3億以上。人口老齡化,中國將直接導致勞動力嚴重短缺,哈爾濱自然也不會例外。

  -新聞思考善待民工就是善待企業自己

  『民工荒』是我國經濟領域出現的一個引人矚目的變化,它傳遞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信息,而且向企業昭示了一個理念:善待民工就是善待企業自己;吸引民工,也是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環節。

  東南沿海出現的用工短缺現象,是全球制造業布局調整和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對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個考驗。『民工荒』將以強大的市場力量,改變和改善民工這一龐大社會群體的工作生存環境。

  現在,更多的企業老板認識到,要吸引民工,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是關鍵,企業不光要用工資,還要用感情和文化來留人,要讓員工有家的感覺,有歸屬感和歸宿感,要營造富於吸引力的企業文化。

  『民工荒』還呼喚企業和政府改變用工模式,要求企業和政府重視員工的教育培訓。企業要在員工培訓上加大投入,地方政府應組織技工學校和就業中心深入到用工單位,采取『訂單式』、引導性培訓等辦法,解決企業的用工『瓶頸』。

  市場的力量是巨大的,用工短缺現象還將繼續發揮它的市場調節作用。它帶給人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應該注意的是:善待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