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30日電 題:守護人類的心髒--記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楊寶峰教授
心髒病,當今世界危害人類生命的重大殺手之一。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教授,20多年來致力於保護心髒的研究,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他主持的課題『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的離子通道靶點研究』,榮獲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他也成為我省首摘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第一人。
心律失常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美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75%的心力衰竭病人合並有心律失常,並且50%心力衰竭者死於心律失常。目前國際上的四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均存在療效不佳、對患者生存率改善作用不理想等問題。為此世界各國科學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討,使得該領域成了醫學和醫學研究的熱點。
儒雅、朴實的楊寶峰教授告訴記者,早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時,他就將研究的目標鎖定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在日本攻讀博士後期間,開始學習膜片鉗技術,歸國後在國內較早地建立了以膜片鉗技術為基礎的離子通道研究室,開展了離子通道藥理學研究。
在對多種中藥和西藥抗心律失常使用機制及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發生機制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最佳靶點假說。為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開發和藥物評價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對科學研究的執著精神和善於挑戰的性格,鞭策他一次次向新的高峰進軍。『中國要在國際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必須發現新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靶點。』在國際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心髒病研究所工作學習期間,楊寶峰深深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回國後,他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確。上個世紀90年代,他在一次試驗中發現匹魯卡品可以介導心肌細胞產生一種新的鉀電流,這使他興奮不已。這是一種全新的鉀電流,是由心髒M3受體所介導,首次命名為I/KM3。他接下來研究證實,表明M3受體是一個重要的心肌細胞保護作用的藥物靶點。這些研究被多篇國際著名雜志引用,引起國際藥理學家的極大興趣,擴大了我國在國際離子通道藥理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同時也使人們擁有一個源頭創新性科研發展方向,為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他主編了我國首部離子通道藥理學專著《離子通道藥理學》,舉辦全國離子通道藥理學學習班和研討會,培養了多名離子通道藥理學專業人纔,他們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骨乾力量。
在哈醫大師生的眼中,楊寶峰教授不僅是一位成果等身的學者,更是他們心中淡薄名利的榜樣。他多次謝絕國外的高薪,為祖國醫學的發展,潛心研究,默默奉獻。多年來,他研發了多種新藥,獲國家專利的就有6項。他將研究出來的『大明膠囊』,無償地獻給了學校的藥廠,目前已批量生產,按規定,他應該拿500萬的38%,但他至今分文未取。他說:『這麼做就是為了學校的發展。』
人格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海外學者歸來。據統計,4年來,共有50多位海外學者歸來,落戶到哈醫大,成為學校發展建設的主力軍。哈醫大的科研在楊寶峰等人的率領下連創輝煌,此次獲獎,是2004年生命科學領域最高的兩個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之一,因此格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