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3月30日電 今年60歲的紀玉榮是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敬老院院長。15年來,她把自己的執著和愛心、親情傾注在孤寡老人身上,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親閨女』。
鄉親們說,沒有她那股子韌勁,就沒有敬老院的今天
1991年春天,紀玉榮被委任為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敬老院院長。上任第一天,她傻眼了:沒柴燒、缺穿戴,老人們都抄手縮脖擠在一塊,靠曬太陽取暖。吃的是『上頓下頓面糊子,冬天夏天土豆子』,一溜平房、5000元外債,是這裡的全部家底。很多人為她捏了一把汗:之前已經走馬燈似的換了三個院長,你一個女同志能乾得了嗎?
紀玉榮天生就有一種韌勁,她告訴自己:『要啥有啥,那誰都能乾好。既然我來了,就是捨心捨命也要讓老人過上好日子。』那時的紀玉榮已年近五旬,為了工作,她開始學騎自行車。不知摔了多少次,終於能上道了。沒錢,她就奔走『化緣』。一個年近50歲的『小老太太』為了一群老人四處奔波,她的執著感動了社會。這個屯給300元,那個好心人出500元,置碗罐、做棉衣、換被褥、修房屋,敬老院從裡到外透出了精氣神兒。
全靠別人救濟不是長久之計。紀玉榮找到民政局領導,要回院裡原有的60畝地自己耕種。整地、買種、秋收,早上叼著乾糧走,晚上回來累得上不去炕。為了給老人們改善伙食,她又養豬喂雞,糧油肉蛋菜一樣也不能少。
真心的付出後是一個又一個金燦燦的秋天,敬老院蓋起了2500平方米的新房,建了棋牌室,修起了漂亮的小院子,昔日的破爛窩棚成了老人們頤養天年的好地方。
老人們說,玉榮啊,你悠著點乾
15年裡,紀玉榮送走了26位老人,其中有10個是癱瘓。對這些不能自理的老人,紀玉榮經常給她們擦身洗澡、端屎倒尿,她用兒女般的關懷,讓老人們安享晚年。
老人李金寶從小沒爹沒娘,營養不良使他患上軟骨病和胃病,2001年,他又被查出胃癌晚期。最後的日子裡,紀玉榮悉心守護,過年都沒回家。李金寶臨終前拉著紀玉榮的手念叨:『我這輩子就是在敬老院還享了10年福。』
88歲的孫訓是位老革命,在敬老院期間,因村裡欠托老費,有人要把他送回去。紀玉榮尋思,如果他沒在戰斗中受傷,現在也是兒孫滿堂。現在把他送走,一個80多歲的老人可咋活?第二天,她找到民政局領導,紅著眼圈要求把老人留下。孫訓常說:『沒有玉榮,我可能早凍死在街上了。』
老人們稱紀玉榮為『親閨女』,她自己也把老人當作親爹娘,每個老人的生日她都記得很清楚,到時候就做12個菜,買一個生日蛋糕,全院一起為老人祝壽。老人們常對她說,玉榮啊,你悠著點乾,你倒下了,我們還哪找這麼好的『閨女』去。
紀玉榮說,被人惦念著、依賴著,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敬老院,紀玉榮是個稱職的院長,但在家裡,她卻不是合格的兒媳和母親。兒子腿摔斷了,她不能回去伺候,母親去世前,她也沒能常伴左右。十五年中,她有十三個春節是在敬老院裡過的。紀玉榮說:『我怕老人們著涼鬧病,更怕他們心裡冷清。』
紀玉榮自己也是老人,繁重的體力活,勞累的操心事,終於把她壓垮了。有一次她在外出時突然從自行車上栽到了坡底下。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說人不行了,准備後事吧。
敬老院的老人們都來了,他們站在醫院門口等著、盼著,老人們抹著眼淚說:『她始終讓別人享福,可不能自己沒享福就走啊。』也許是人間的親情感動了上蒼,第二天她醒了。醫生認為這是個『奇跡』,但仍『告誡』她,命是撿回來了,可還得留院觀察幾天。紀玉榮急了:『還有一大家子老人等著我呢!』隔了一天,她就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敬老院了。
紀玉榮說:『敬老院的老人們能吃得好穿得好,是我最高興的事。老人們對我發自內心的惦記、依賴,就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