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電 佳木斯郊區農民石國富算了一筆賬,去年他被假種子所騙,出苗長勢高低不一,根部還有毛病。多次交涉,都被推托。還是區消協做主,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種子法》規定,老石的三?玉米獲賠3000元。可按去年的年景,要不是這苞米全瞎了,三?地少說也能打4.3萬斤,就算賣4毛錢一斤,還能收入1.5萬元,那奸商賠的還不夠個零頭。
憨厚的老石說出了農民的普遍心聲。
種子、化肥、農藥,這老三樣,年年備耕少不了。
可就是,種子摻雜使假、復合肥質次價高,讓執法部門打不勝打,廣大農民防不勝防。
『一免兩補』讓種地的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可愈演愈烈的農資漲價,正在吞噬著惠農政策帶給農民的所得。
怎樣纔能讓農民買到質優價廉的放心農資,讓惠農政策所給的實惠,不被流通環節擠佔?佳木斯工商局研究出了一邊打假一邊送真的好辦法,於是『訂單農資』出臺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農民高興,經銷商滿意,執法部門輕松。
工商局市場科和村委會聯合成立『訂單農資服務站』,根據農民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種類和數量的『訂單』,由工商局在全市聯系名優企業和外地企業的總經銷商,『訂單農資』由工商局統一檢查把關,再由企業免費直接送到農民手中。
這樣一來,非法經銷商參雜使假銷售劣質農資的道堵住了,各級經銷部門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取消了,農民可以買到質優價廉的好農資了。
3月21日,湯原縣振興鄉平原村農民,在家買到了送上門的第一批30噸『訂單農資』,節約3000多元。據了解,像倍豐復合肥,送到家纔2200元一噸,而市場價是2320元一噸,每噸差價百十來元。
買到農資的農民高興地說,『每年備春耕最頭疼的事,就是進城不方便,價錢講不下來,送到農村的又不敢買。這回由工商局坐鎮,咱放心了。』
農民歡迎,就在全市推開。據預測,今年將有近一半的村屯可以得到這種服務,『訂單農資』不但保證了政策實惠,還可為全市農民節約農資費用近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