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電 1個主城區、6個衛星城、12個產業集聚區,以此模式構築的『哈爾濱都市圈』規劃於近日敲定並將付諸實施。
哈爾濱都市圈將以哈市中心城市為核心,重點建設五常市、雙城市、阿城市、尚志市、賓縣、肇東市六個衛星城,使其逐步發展成為人口規模20 40萬人、經濟發達、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的中等城市。構築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雙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雙城新興鄉工業新區、五常牛家工業區、阿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阿城新華新區、尚志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工業園區、對青山工業區、巴彥興隆工業新區、萬寶工業新區、肇東經濟技術開發區12個產業集聚區,發揮開發區的配套、要素流動、成本集約等效應,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都市圈的打造將通過幾個『共同』實現繁榮。
產業共興。促進農業向都市農業、精細農業、旅游農業、示范農業、科研農業和環保農業轉變;工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第三產業向以金融、信息、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進一步完善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構建中心城市與各衛星城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環境共造。統籌謀劃生態環境建設,構築適宜於可持續發展需要的生態網絡,實現區域生態環境共造、共保。突出解決諸河沿岸的濕地保護、草原和農田的三化、山區的森林植被減少和水土流失、水源涵養林和沿江護岸林的營造等問題。
市場共有。推動要素市場聯網,形成市場聯合體,培育一體化的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積極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依靠全社會力量建設市場。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運行規則,打破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
設施共建。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以衛星城到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和衛星城之間的交通網絡建設為重點,提高通行能力和通達深度,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