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5日電 4月4日上午,吉林省文化廳文博處處長翟利國再次趕到扶餘『百年蒸汽機車』挖掘、起吊作業現場。
行前,吉林省文化廳文博處招集偽滿皇宮博物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單位緊急磋商,研究如何進一步挖掘和保護拉林河內的蒸汽機車。翟利國表示,吉林省文保部門派專家駐守現場監督指導百年蒸汽機車打撈作業,並進一步確定今後的挖掘工作,並將百年蒸汽機車的問題向省政府進行專題報告。
記者在現場看到,三五成群的記者和攝影愛好者在車頭上、蹲在車輪側等位置隨意拍照。接連不斷的圍觀群眾隨意進入現場,既影響了文物的打撈作業,又增加了安全因素。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管理部主任李東已多次到蒸汽機車挖掘現場查看,他說:『現在挖掘現場面臨失控的危險,目前已挖掘出來的一些鐵軌部件出現了丟失現象。鐵軌、機車汽笛和煤鏟子等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重要的是,目前進行挖掘蒸汽機車的施工隊,他們沒有文物考古的資格,把挖掘出來的零件隨意丟棄,甚至丟失了不少鐵軌,這給以後蒸汽機車的復原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更讓李東擔心的是,由於機車現在僅出土一部分,估計在機車下面可能會有當時駕駛員的遺體,遺體身上的衣服及其口袋裡的物品,這些都是研究當時社會歷史的重要佐證。如果繼續這樣無序施工下去,造成的破壞將無法彌補。』專家擔心,如此挖掘勢必會給文物復原造成一定影響。
翟利國表示,文物反映出了歷史上人們改造世界的狀況,雖然正在挖掘的蒸汽機車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它及其附屬部件已成為記載歷史信息的文物。
專家說,火車頭後面車廂和運載的鋼軌及其他運載的貨物,甚至連機車上剩餘的燃料、鋪設的鐵軌等相關物件都是文物,它們和機車本身在一起,構成了一系列文物,需要擴大發掘范圍,繼續發掘。另外,火車頭底下很可能有遇難者的骸骨和物品,等吊出火車頭後,還要向下發掘。
4日下午,吉林省文物局組織的8名文物專家抵達現場確定吊點、指導作業。有關專家說,如此大規模的打撈水下金屬文物工作,在整個東北地區來講,堪稱首屈一指。
『從現場和已經掌握的資料看,這輛火車頭主要是由鋼、鑄銅組成的,其中鑄銅、鑄鐵出水後,由於恆溫恆濕的條件突然被打破,容易生鏽。』國內著名文博專家、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辛佔山說,一般情況下文物出水後,應該首先用蒸餾水來做個『面膜』,對它周身進行徹底清洗,然後再對它進行陰乾。
截至記者發稿時,打撈方仍未公布機車出水後的保護方案。
蒸汽機車墜河說法不一
4日,百年蒸汽機車四分之三露出。人們近距離便可清楚地看到這個承載著太多沈重並見證那段歷史的百年蒸汽機車的鋼筋鐵骨。
這臺機車的出現引起了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其深埋地下的原因也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有人認為火車是在抗日戰爭時被東北抗日聯軍炸毀掉進河裡的;也有人說是由於木橋根基不牢固,火車壓壞大橋墜河的。
81歲的田煥章和王今晨老人向記者證實,抗戰時期他倆都沒有離開村子,1946年抗日聯軍曾經炸掉拉林河鐵路橋。不過,二位老人說,聽他們的父輩講是俄國人的火車掉進過橋底,不知是否有人生還或者死亡。
16歲就在鐵路工作而今86歲的吉林鐵路水電段退休老火車司機詹鳳榮回憶,當年的鐵路橋打的是木樁,很不結實,橋被上漲的河水衝垮的可能性很大。他分析很可能是橋塌時,這列火車恰巧經過結果掉進河裡。
83歲的鐵路老職工王連清說,10歲左右時,聽大人說,是河水衝斷了木橋,火車頭和兩節車廂掉進了河裡,當時車上還有幾個人,包括正副司機和司爐工,但幾人是否逃生不得而知。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專家學者也對百年機車墜橋的原因做了初步了解和分析。
沈陽蒸汽機車博物館曹斌館長經過初步調查了解歸納起來後有如下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火車頭是日偽時期的。在上世紀40年代早期,日本人當時佔有京哈鐵路,東北抗日聯軍為破壞敵人的鐵路,炸掉了原來的木橋,這個火車頭也被炸進了拉林河裡。
另一種說法是:火車頭是在蘇俄時期落水的,因為河道改了,河水將橋基衝垮,火車頭和木橋一起掉進了河裡。但這些說法都缺乏一定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