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電 清明節期間,哈爾濱市共有近200名參與祭掃活動的中小學生,因體力不支而暈到在烈士陵園內。有關專家認為,這主要與平時養尊處優、缺乏運動而導致的身體素質低下有關。
清明節期間,哈市很多學校都組織了祭掃烈士墓活動,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但是在短短半個小時左右的祭掃儀式上,經常發現一些學生站一會兒,就變得面色蒼白,虛汗直流,緊接著就會暈倒失去知覺。據不完全統計,10天內,在祭掃儀式上暈倒的學生將近200人,最多的時候,僅一個學校就有30多名學生暈倒。為此,烈士陵園特意給暈倒的學生准備了能幫助其恢復體力的白糖水,結果每天都會被喝掉10多公斤。
據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國力介紹,此前,團省委、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經聯合搞過關於哈市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調查,雖然目前學生營養狀況得到改善,但體能素質、肺活量水平卻持續下降,而肥胖學生明顯增加。這主要與平時缺乏體育鍛煉有關。目前,哈市一些學校急劇擴招,學生過多卻沒有相匹配的室外活動操場,限制了學生們活動的空間。同時,哈市一些學校擔心學生體育運動時出現意外而承擔責任,還出現了課間不讓學生外出運動、減少體育課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等現象。此外,由於學習壓力過大,也使學生缺乏娛樂、運動的時間。這都成為了造成學生體能下降的重要因素。而學生在烈士陵園祭掃活動中大量暈到,正是身體素質下降、體能低下的一個集中表現。
省社科院社會學專家趙瑞政認為,中小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下降,不僅會使孩子在成長中遭到生理、心理疾病的嚴重威脅,還會使未來社會勞動力的身體素質整體下降,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潛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