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電 連日來,中俄水利部門人員在黑龍江兩岸密切歡察將提前到來的凌汛,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緊急防凌汛措施。這是3月30日黑河市政府與俄阿穆爾州在黑河市共商黑龍江防凌汛對策後采取的行動。
3月30日,中俄雙方首次舉行了聯手共同防黑龍江凌汛會談。雙方專家互換了黑龍江(阿穆爾河)流域春汛期降水及河槽蓄水量等水文、氣象資料,對今年春季黑龍江凌汛形勢做出了分析,並達成了一致意見。
雙方根據預測認為,今年黑龍江中上游開江日期較往年提前,大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間開江。漠河開江日為5月1日左右;呼瑪為4月24日左右;黑河為4月21日?23日。
雙方分析認為,今年由於產生災害性冰壩的條件不充分,黑龍江上游形成災害性冰壩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河道狹窄地段仍有發生冰卡塞的可能,因此需要嚴密監視氣溫和降水等條件的變化,預防突發冰凌的出現。
雙方商定:雙方在流冰期應加強信息互換,必要時雙方共同采取預防措施;雙方在黑龍江凌汛期間繼續共同開展冰壩災害防御工作,一旦需要采取炸冰壩措施,則及時通報作業方式、時間、地點及相應數據,確保江兩岸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同時,雙方確定建立長久聯手防凌汛機制,下一輪會談定於今年6月在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舉行,總結雙方春季防汛抗洪情況,互換夏汛預測資料等。
據黑河防汛辦工作人員劉玉梅介紹,黑龍江十年有九年凌汛,凌汛最大的一次出現在1985年,長達17天,千公裡長江面形成25處冰壩,特大和大型冰壩8處,冰壩高6至7米,凌洪以7至11米的水頭,每日二三百公裡的速度破冰而下,最高水位接近百年夏汛最高水位,使古城島、依西肯、新街基等地造成毀滅性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