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4月14日電 題:黑龍江打一場農區突圍戰
主輔換位 調整農業結構
『我家現在養了50多頭豬,每頭豬大概能掙200元。』黑龍江省望奎縣望奎鎮廂紅五村的王淑芬對記者說:『現在種的苞米只用於豬飼料,我那口子在外跑運輸,一家的年純收入兩萬多元。』
中央出臺1號文件以來,黑龍江省各縣市實施『主輔換位』戰略:一方面保證糧食生產;一方面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養殖業。望奎縣去年產豬160萬頭,今年計劃達到200萬頭,是黑龍江省養豬第一大縣。北大荒肉業有限公司是一個引進德國先進流水線的生豬屠宰場,去年11月份投產到今年3月份已累計屠宰生豬1.3萬頭,而這個屠宰場的設計屠宰能力可達到年200萬頭,這個屠宰場的屠宰量就能吸納當地所有生豬,農民養豬根本不愁換不來錢。
玉米加工 依托農業辦工業
在綏化市有這麼一句話:『跳出農業搞農業,依托農業辦工業。』在黑龍江很多地區玉米產業成了『黃金產業』,玉米深加工產業迅速發展。青岡縣的龍鳳玉米公司是一家生產玉米淀粉企業,去年實現產值5.02億元,吸納農民工1600人。公司財務總監劉炳超告訴記者,一個年產量達50萬噸玉米淀粉生產能力的廠房即將破土動工,等到新廠房建成投產後,該廠將成為全國乃至全亞洲第一大玉米淀粉生產基地。
跨國打工 回國創辦企業
『一人輸出,全家幸福』———記者不時看到路邊房屋上的標語。農民工赴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打洋工、掙洋錢』已為慶安、明水等縣農民帶來大筆收入。
1998年,農民小伙子韓廣石通過定居韓國的舅舅到全羅北道將軍豬場打工。在那裡,他掙到了錢,也學到了技術。2000年回國後在慶安縣投資30萬元建了養豬場,2002年又投資150萬元興建了天禾生豬繁育基地,2004年在望奎縣投資300多萬元興建了望奎天禾種豬場。他對記者說,3個養豬場的產豬量為每年1.2萬頭,年毛收入達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