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16日電 東寧縣把口岸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過腹貿易』轉化為加工貿易,呈現勃勃『商機』。今年一季度,實現進出口總值21092萬美元,同比增長38.3%,其中加工貿易額359萬美元,同比增長142.5%。
東寧縣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多年來,口岸充當了中俄貿易的『二傳手』,得到的僅僅是『過腹增值』。近兩年來,他們抓住對俄經貿戰略昇級的有利契機,實施『落地生根』工程,著力構建以輕工產品、木材加工、食品保健品、農產品加工、海產品加工、冶煉、礦產開發為主導的外向型工業體系,使這裡成為國際產品進出口貿易、深加工和投資的最前沿。目前,已有110多家國內外名優企業落戶東寧縣。來自哈爾濱市的寧城漁業公司投資4500萬元在東寧縣建成我省首家俄羅斯天然海產品加工廠,日加工鱈魚10噸,產品已通過歐盟認證,全部出口美國和西歐等國。
發揮口岸優勢,按照出口加工佔領俄市場、進口加工佔有俄資源的發展思路,東寧縣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引進聯合,內外互動,全力發展對俄進出口加工業。
自2002年起,東寧人開始在俄羅斯投資建廠,截至2004年末,已在境外投資建廠30家,總投資額達1765萬美元,去年向東寧上繳稅金5000萬元。
按照『一區兩國、封閉運行,境內關外、自由貿易』模式運作,集貿易、加工於一體的中俄東—波互市貿易區建設,已投資3.5億元。完成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的對俄商貿中心中的6000多間商鋪已預售出70%。互貿區俄方一側也已正式動工,正在伐樹和平整場地。全面建成運營後,預計年交易額達120億元,加工區總產值達150億元以上,真正實現『把企業建到邊境線,把商品賣到俄羅斯』,成為中國商品銷往俄羅斯市場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