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訊在線消息:來哈爾濱市道裡區打工的農民兄弟在城裡有一個自己的『家』,這是一個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說理,隨時隨地都在保護他們權益的地方,這就是社區民工工會。
去年伊始,國內第一家旨在構建和諧社會、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專項服務的農民工工會組織,在有著3萬多名進城打工者的哈爾濱市道裡區成立。
從此,3000多名有固定工作的農民工先期入會,其權益得到工會組織的關注與保護,類似討要工資、無故辭退、工傷治療等合計近70萬元的難題,都得到有效解決。
後來,工會組織又擴大吸收了300多名從事修鞋、收破爛、拉泔水、乾雜務等流動性工作的農民工,這些昔日呈散兵游勇的農民工,如今不但以工會會員的身份參加組織活動,還備受工會組織的關愛與呵護。
遇到侵權,『娘家人』幫你說話
去年6月,來自哈爾濱市呼蘭縣的農民李艷萍開始在道裡區一家包子鋪打工,後來,因其母親突發疾病向老板辭職,而老板卻以其沒有提前打招呼為由,扣她一個月的工資。李艷萍因為母親有病正等錢用,急得團團轉。正在無奈時,一個朋友帶她來到江橋社區工會,把情況向社區工會說明後,社區工會主席王勝全當即找到包子鋪老板,依法據理力爭,最後,從老板手裡討回拖欠李艷萍的工資450元。
李艷萍激動地說:『真沒想到這工資還能要回來!我一個人到哈爾濱打工,人生地不熟,還受人欺負;現在好了,我在城裡有「家」了,以後,要是再有什麼困難,一定回「家」來找娘家人!』
法律疑問,服務站幫你解答
為切實維護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給他們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哈爾濱道裡區民工工會還成立了外來務工人員維權服務站,服務站揭牌當天就接待了60多位農民工。
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民李斌在一家耐力減震器廠打工時,右手食指前節被機器截斷,在多次索賠沒有成功後,他走進服務站的大門。值班人員在了解情況後,便多次出面與企業協商,後來,又經過司法調解,最終與企業達成協議:李斌不僅按工傷獲得依法賠償的3000元錢,還多拿了一個月的工資500元,最後,企業又繼續留用他,安排了合適的工作。
據哈爾濱道裡區工會負責人介紹,建立維權服務站,一方面是為外來務工人員橕起法律保護傘,讓他們享受應得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他們知法、守法的意識。現在,只要進城務工人員在勞動安全、待遇等方面權益受到侵害時,都可直接通過服務站向用人單位討個說法。
誠信務工,民工工會幫你成纔
來自黑龍江省肇源縣的農民工於文續,現在已成為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的生產骨乾,還被推薦當上企業工會的副主席。他說:『加入民工工會真是件好事。原來,一個人在外面闖世界,覺得挺孤單,加入工會後,還能參加夜校和各類培訓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據介紹,為了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素質,擴大他們的求職空間,民工工會調動了區裡的創業和再就業中心、區工會的困難職工救助中心、街道再就業服務站和勞動保障服務站等機構,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技能、文化、法制、文明等方面的素質培訓。為了支持農民工在城市創業,民工工會提出『為有志氣、講信譽的進城務工人員貸款擔保光榮』,希望一些有能力的機關乾部自願擔保,動員民營企業獻愛心擔保,區工會帶頭為那些有創業願望、有一技之長的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擔保。
采訪中,哈爾濱市總工會組織部部長王連增說,應該加強並完善民工工會的作用。目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非公有制企業在鄉鎮和社區也不斷建立,而農民工則是推動這個經濟大潮的主力軍。在社區建立農民工工會,可以把工會的維權職責注入非公有制企業中,緩解勞資矛盾,引導勞資雙方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