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個人信息頻遭泄露屢受騷擾 孕產婦遭誰『出賣』?
2005-04-17 05:20:36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7日電 懷孕3個月,產婦培訓班電話打到家裡邀你來報名;寶寶剛過滿月,多家嬰兒用品公司不請自來;產後痛失愛子,有人竟上門要給孩子剃頭……孕育生命需要一個安寧的環境,但近日哈市的幾位女士打來電話反映,她們懷孕期間卻不斷受到月子公司、母嬰用品銷售者乃至『胎毛筆』制造商等的騷擾。對此,一位孕婦質疑:『個人資料屬於隱私,是誰泄露了我們的個人資料給商家的呢?』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上門推銷 失子產婦欲告醫院

  8日,哈市道外區皇家花園小區的居民曹女士來到黑龍江海天高盛律師集團事務所諮詢,欲就『醫院泄露個人資料,給其妹妹造成傷害一事』起訴醫院。當日,記者趕到該律師事務所采訪。

  據了解,今年2月1日,曹女士的妹妹在哈市一家綜合性醫院產下一男嬰,因為生產前一段時間她妹妹始終高燒不退,所以當日醫院提前為其做了剖腹產手術,由於嬰兒不足月出生,體重輕、體質弱,在產後存活48個小時後即死亡。本來失去愛子已經是很傷心的事兒了,產後頻繁出現的推銷嬰兒用品的商家,更給曹女士的妹妹帶來了情感上的傷害。『我妹妹在家休養一個月,賣奶粉的、制作胎毛筆、推銷奶瓶的人,接連不斷地打電話和上門推銷,不得已現在我妹妹已經搬到娘家住了。』曹女士氣憤地對記者說。

  據曹女士介紹,當時在醫院治療了一周後,2月7日,她和家人就接妹妹回家調養,因為身體和精神上的原因,她妹妹的病情一直都不好,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曹女士就住在妹妹家,當起了妹妹的保姆。然而,回家剛兩天,就有自稱是某醫生的人打電話找她妹妹,起初她以為是醫院打來的,後來幾次看到妹妹拿起電話就摔,經詢問纔知道,這些人是嬰兒用品公司的保健師,是推銷嬰兒用品的。『整整一個月都沒消停過,隔幾天就來個電話,家人怕刺激妹妹,來電話都不讓她接。』

  曹女士說:『沒想到,前幾日,我在廚房做飯,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叫喊,出去一看,我妹妹正在和一個30歲左右的婦女拉扯,這女的說是做胎毛筆的,死活要進門給嬰兒免費剃頭,我妹妹說這裡沒有嬰兒,她說是醫院提供的,不可能沒有,並且再三地解釋說是免費服務,還要脫鞋進屋談,不得已我妹妹大喊了聲「孩子死了」,便哭著跑回屋,這女的也知趣地走了。』

  曹女士表示,妹妹的孩子出了意外,本來就是件傷心事,醫院卻不負責任地將個人資料提供給商家,商家的騷擾殘忍地屢次揭開妹妹痛失愛子的傷疤,造成對妹妹的傷害,她要為妹妹討個說法。對此,律師答復曹女士,要先搜集證據,證明資料是所在的接生醫院提供的,纔可起訴,並索要精神賠償。

    資料外泄准媽媽屢成騷擾對象

  隨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於孕婦來說,屢屢遭到嬰兒用品等商家推銷電話或上門騷擾的事兒在哈市並不少見,經常會有孕婦在產後,收到嬰兒用品公司的宣傳資料或接到詢問電話,甚至還有人上門提供服務。

  9日,記者來到哈市一家綜合性醫院的婦產科,在等待檢查的孕婦中進行了隨機采訪。家住哈市南崗區頤園街的王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氣憤地說,她懷孕3個月後,曾加入了道裡區一家醫院的XX孕婦俱樂部,並定期體檢。誰知不久便收到了一家生產嬰兒用品廠家的產品宣傳材料,隨後家政公司就來預約月嫂、書商來賣育嬰書籍。王女士說,她覺得自己的隱私受到了侵犯,雖然表面上未對她造成任何影響,但一想到自己的家庭住址輕易被陌生人知道,她心裡就不舒服。並且她的預產期是10月份,如果從現在開始她就被各種嬰兒用品公司跟蹤,對需要保持心情愉快的她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近日王女士找到該醫院,質問個人資料怎麼會泄露到商家手裡。醫院對此表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最後王女士說,如果還有騷擾電話,她會起訴醫院。沒想到這招很管用,此後王女士再沒接到過類似的推銷行為。

  剛成為媽媽的宋女士告訴記者,為方便以後孩子打各種疫苗,她在醫院辦理住院手續時,填寫了婆婆家的固定電話。誰知出院住在婆婆家的她竟也接到了嬰兒用品公司的電話。宋女士說:『在以前填寫各種資料時,我都會寫上自家電話或手機,但生產後我在婆婆家坐月子,我留資料時多了個「心眼」,填寫的是婆婆家的電話。沒想到真應了我的判斷,這些資料肯定是醫院泄露出去的。』宋女士還向記者透露,她曾與上門為兒子理發的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員談過,這些孕婦資料是他們從醫院手裡花錢買來的。

    醫院外賣孕婦資料 一份2元

  隨後,記者按照宋女士提供的電話,聯系到一家嬰兒用品公司一位姓張的保健師。記者稱是宋的朋友,想介紹給她上門制作胎毛筆的活兒,張高興地答應了。記者問她如何知道宋女士家中的電話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張說,是通過醫院知道的,公司和多家醫院的婦產科有合作。至於怎麼合作,張笑著說:『當然是花錢買了,一份資料2元到8元不等,要不然誰白給你呀。』接著,張又向記者推薦其公司的嬰兒食品。

  9日,記者又打通了宋女士生產的哈市動力區一家醫院婦產科的電話,記者稱是某公司的新業務員,想聯系一些孕婦的姓名、電話和住址。對方一位姓付的女士接的電話,問一份能出多少錢,記者說兩元錢,她考慮了一下說:『行,你來吧。』並熱情地向記者提供了該醫院產科護士長的聯系方式。

  當日,記者又打通了哈市第X醫院婦產科王護士長的電話,記者以嬰兒用品公司的名義詢問醫院是否能提供孕婦的資料,王護士長說:『可以,但必須到醫院面談』。10日,記者來到該醫院,王護士長介紹說,她們醫院年接產量為五百多例,好的時候一個月大概二十多例,每月可來取一次孕婦資料,但必須要現金交易。王護士長留下了聯系電話後,便匆忙離開。幾天後,記者花20元錢輕松地從王護士長手中買來了10份在此生產的孕婦的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孕婦資料除了一些月子公司、嬰兒用品公司的『熱情』購買外,保險業也踴躍參與其中,並且購買資料的價錢也比較高。10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哈市某保險公司業務員告訴記者,各類幼兒保險價格雖高,但仍是家長的首選,所以成功率高。一份資料價錢在百元左右,他們按比例給醫生分成。

    買賣孕婦資料 管理多是空白

  記者發現,一些醫院對產婦的資料管理並不嚴格,個別缺乏職業操守的醫護人員以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要獲取這些資料非常容易。如哈市一家較為大型的婦產醫院對孕婦資料的管理是:孕期在36周以內的孕婦來醫院產檢,其產檢資料均按預產期被分別存放在婦產科門診,並無專人保管。醫院的理由是,每天來產檢的孕婦太多,直接存放在辦公室,可方便孕婦隨時查找。

  省第五醫院婦產科主任齊宏燕坦承:不排除個別醫護人員泄露孕婦資料,但孕婦的資料管理是多個環節的情況,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建卡的市、區婦幼保健院均有孕婦產檢的有關資料。因此,諸如月子公司、保險業務員等獲悉產婦資料的渠道很多。

  如果醫院擅自出賣孕婦個人資料,應承擔什麼責任呢?黑龍江海天高盛律師集團事務所李濱律師說,孕婦的個人資料屬個人隱私,醫院必須保密。除非孕婦本人同意,否則,醫院擅自將孕婦的資料告訴他人的行為屬侵權行為。如果因此而給孕婦造成損失,被侵權人可以訴諸法律,醫院應負賠償責任。

  針對孕婦資料泄露的情況,哈市衛生監督管理所母嬰監督科的李科長稱,她查閱了相關的管理規定,但只有醫院對病人病歷的保密規定,不准醫生隨意提供給別人公開查閱、摘抄。但對孕婦、一些病人的家庭住址、姓名等個人資料的保管和管理,未有具體規定的文件。同時李科長表示,目前,孕婦資料保管是一個一直未注意到的管理『漏洞』,沒有規范的法規,應該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具體規定,保護孕婦等的隱私權。

    保護個人信息亟待立法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類似孕婦資料外泄的情況,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一旦大家不注意生活細節,隱私很容易被泄露。比如,患者在醫院住院,個人資料在醫院的護士站很容易就能查到;上網申請某項功能,需要填寫個人情況,如果是網絡高手就可獲取此人的資料;在街邊填寫調查問卷,雖然可以獲得對方贈送的精美禮品,但同時自己的相關情況也暴露了;而參加各種招聘會的學生,不斷地向外界贈送簡歷,無形中也公開了個人信息……

  記者在調查孕婦資料被賣的情況時還發現,如今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別人的聯系方式已經成了某些商家的搶手生意。在哈市學府路上一所高校的信息板上有這樣的信息:『我公司的MBA培訓機構,現需求大量管理類研究生、企業老總及月薪在4000元錢以上人群的聯系方式,每條信息給予優厚酬金,有意者可撥打電話826XXXXX。

  記者還從網上查到幾個銷售個人信息的網頁,有推銷司機手機號碼、學生家庭號碼等,種類五花八門,價錢也從每條0.5元到10元不等。

  對於個人信息被泄露,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認為,個人信息就是個人隱私,沒經過本人同意就透露給別人,是侵犯了公民的權利,個人信息頻遭泄露,亟待立法規范。

  據了解,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從2003年就開始起草,2005年初已經完成。近日,國務院有關部門已經啟動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程序,並已交由國務院信息管理辦公室正式起草。在由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成立課題組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中,個人的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醫藥檔案、職業情況等,都屬於這部法律保護的范疇。該法一旦正式出臺,泄露他人信息可能要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或是刑事責任。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