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通鄉綜合商場舉債改制天地寬
2005-04-18 10:42:2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福利 志明 金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18日電 一次改制,讓幾近關門倒閉的通鄉綜合商場就此起死回生,改制後企業為79名職工購買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了卻了他們的後顧之懮。沒有人能想到,換來這一切的,是緣於企業決策者冒著傾家蕩產風險的一次舉債,通鄉綜合商場舉債170萬元完成的股份制改造,使企業踏上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

  困境求援,遭遇多方卻步

  位於哈阿出城口的通鄉綜合商場,對於動力區工程機械廠附近的居民來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周邊百姓必需的這個商場也因為體制的束縛,經營狀況越來越差,許多當地居民寧願坐車去南崗區、香坊區買東西,也不在家門口的通鄉綜合商場購物。到2001年,這家商場已欠外債230餘萬元,不但無法兌現多年拖欠的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此時,動力區政府決定整體出售通鄉綜合商場,但很多收購者了解到這家企業還要為職工補齊幾十萬元的保險金後,都望而卻步了。舉債改制,力擔社會責任

  2001年末至2002年初,在商場『關門賠的少,開門賠的更多』的情況下,經理郭哈林決定對商場進行股份制改造。為讓改造能夠順利推進,企業將職工的安置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去留,所有職工都會擁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同時郭哈林給職工一項承諾:職工可以嫌棄企業,企業不會嫌棄職工。寬松的政策,讓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得到了職工的認可。此時通鄉綜合商場由於長期經營困難已上了銀行『黑名單』,貸款無門。而改制卻需要大量資金,為了及早改制只有走舉債這條路。

  於是,經理郭哈林帶領中層乾部,開始了借債為職工買保險、為企業改制籌資金的冒險之舉。在借遍所有親朋好友後,企業最終湊足了170萬元,為職工買齊了所有保險後,成功地將通鄉綜合商場這個國有商店,變成了股份制公司。

  輕松上陣,換來一片喝彩

  改制後,公司開始改革經營方式:所有櫃臺以低價出租給職工,讓職工自主經營。這樣一來,商場的價格靈活了,價錢上得到實惠的周邊居民紛紛成了『回頭客』;公司還向大商場學習,引進名牌產品,設立『放心櫃臺』,『伊利』、『秋林』等10餘家品牌商品落戶商場,讓周圍百姓在家門口可以就近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公司根據顧客的需要,隨時調整營業時間和經營方式,改制後『所有決策都跟著市場需要走』的策略,讓企業效益漸漸提高。

  體制變了,帶來了靈活的機制,也讓企業很快擺脫了困境。企業改制3年後,償還了所有外債後基本實現扭虧。如今的通鄉綜合商場深受周圍居民的喜愛,職工的收入由從前的每月70元,漲到了600多元。職工們說,當時領導們借錢給我們買保險,自擔風險搞改革,纔換來了企業的今天,別說企業的利益與每個人綁在一起,就算是最起碼的回報我們也要加倍工作。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