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連年開墾使三江濕地大面積萎縮 僅靠罰款顯現管理乏力
2005-04-21 06:14:0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1日電三江濕地是我國東北端一塊面積最大、具有原始風貌的典型低地高寒濕地,也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棲息地。2000年4月,這塊濕地正式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是,由於利益的驅使,偷耕、偷獵和捕撈者對這塊著名濕地的破壞卻屢禁不止。

  近日記者獲悉,濕地遭到人為破壞很嚴重,大面積的濕地正在被非法開墾。有關人士稱,在近5年的時間內,有數萬畝的濕地已經消失。4月13日記者來到這裡調查采訪。連年開墾使濕地大面積萎縮

  13日上午,記者的車剛駛進三江濕地地界,在撫遠縣海清鄉姜明禮崗附近就能看到一片片被懸耕機和翻地犁開墾過的大面積裸露的黑土,一塊寫著『保護濕地、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牌子孤零零地豎在道邊。

  『這個地方過去全都是塔頭墩,塔頭墩上面長著烏拉草、三棱草等各種植物,塔頭墩下面靜靜地流著溝水。可現在很多塔頭墩都被懸耕機碾碎翻到地下了,濕地變成了耕地。』海清鄉老人趙金告訴記者。

  撫遠縣海清鄉坐落在烏蘇裡江西岸,這裡有三江自然保護區面積最大的濕地。濕地長約35公裡,寬為15公裡。以海四路為界,東面為保護區的核心區,西面為緩衝區和試驗區。

  如今,海四路東西兩側觸目可見被開墾還未播種的大片耕地。行經海四路西15公裡至22公裡處,1000多畝新翻過的黑土映入眼簾。『這都是李傳碩去年新開的地,准備今年種上。這地一種上,你就看不出來是保護區成立以前開的還是現在非法開的了。』當地村民劉玉路告訴記者。

  李傳碩是原哈爾濱鐵路分局下屬第三產業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在保護區建立之前,此地的產權歸撫遠縣林業局所有。李傳碩所在的公司1995年曾和撫遠林業局簽了墾荒合同。

  由於連年的墾荒使三江平原的濕地面積縮小了百分之六十,2000年,省裡下發文件停止一切墾殖濕地、草地和林地的開荒活動,合同終止。不過,李傳碩2001年又回到了撫遠,繼續在濕地上開荒。2004年,他又開墾了大約6000多畝的濕地,這個數字中,還不包括他直接賣掉的荒地面積。

  知情人趙金給記者算了筆賬,荒地直接賣每公頃2000元,開荒後生地賣每公頃5000元,種上幾年後變成熟地每公頃能賣10000元左右。

  13日下午,記者見到了李傳碩。『前幾年,我把濕地變成了荒地,現在我回來只是要把荒地變成耕地。我是最早的墾荒者,當時合同規定土地熟化期為6年。2000年省裡規定在保護區內外包括緩衝區和實驗區嚴禁開墾。國家可退耕還濕本應該撥專款補償,我一分錢的補償也沒有拿到,只能回來種地。』李傳碩對此似乎有點兒憤憤不平。土地增值讓農民『越軌』

  2004年,國家出臺促進農民增收的1號文件,減免農業稅並對農民進行直補,土地變得值錢了。周圍的鄉村都開始向濕地要效益,鋤頭的開墾、機器的轟鳴打破了三江濕地的靜謐,人們砍掉蘆葦、挖排水渠,紛紛進入濕地開墾耕作。罰款也好、扣車也好,還是擋不住人們打濕地的念頭。

  據海清鄉永發村村委會主任李國慶介紹,村裡因為非法開地被罰的老百姓有六七家。永發村的李國柱因為開了八九公頃地被處以八萬元的罰款,因他家交不起錢只能把車扣在管理站。劉雲財『撿』了一?多的撂荒地,被海清管理站處以1萬元的罰款。

  按照《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規定,破壞濕地要按每平方米5元至10元的價格進行罰款。然而村民反映說,他們開的地只是小頭,『被罰款的農民最多就是開個幾公頃地,真正能大規模開地而不被處罰的人都是有「背景」的。』

  海清鄉的劉雲財和趙金、王德財、劉玉路等十幾個農民均曾向保護區管理局舉報過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參與開地的情況。據他們私下估算,2004年新開墾的濕地約幾十處,總面積至少達15000多畝,位於濕地核心區的就有5000多畝。記者坐著農民的雪地車到海四路東的四合管理站范圍內,看到這片濕地核心區有很大的面積被開墾。 『這裡的地是一些乾部與別人合開的,普通百姓也不敢在這裡大面積開荒。』當地農民趙雲這樣說。在海清保護站核心區對面5公裡左右的荒島上,據說有2000多畝濕地變成了耕地。

  在海四路28公裡左右的核心區內,記者看到,一條兩米寬,綿延數公裡的排水溝已經挖成。『像這種排水溝,對濕地的存在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據說這是所謂的圈地,也就是說這條溝內所有的濕地將在今年被開墾。『濕地裡的開墾對生態環境是一種破壞。農民在地裡灑的種益劑每年都能藥死很多野生動物,每年都能在地頭上看見被毒死的野雞、野鴨和水鳥。』趙雲告訴記者。

  13日下午,記者采訪三江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馮文義。他證實,2003年,四合保護區管理站原站長焦健及副站長陳長彬均曾被舉報參與開墾濕地,副站長陳長彬因此被免職。管理局查出他私自開墾了5公頃濕地,罰款將從他每月工資中扣取。打擊非法開墾者無強制措施

  明明有了禁墾令,又有相應的保護條例,為什麼對濕地的破壞仍然屢禁不止呢?

  三江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喜祥似乎很有苦衷。他說,『《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只規定對開墾濕地行為應處以每平方米5元至10元的罰款。目前,對非法開墾行為沒有附加其他行政或者刑事處罰,沒有強制措施根本就管不了這些開荒者。』

  張喜祥介紹說,管理局派出所僅去年立案調查的濕地非法開墾案件有20起,涉及被開墾濕地約4361畝。其中11起小面積開墾案已經調查清楚,經查實做出了行政罰款的決定。但9起大面積開墾案件卻無法查實,不能最後定案。李傳碩就是這9起案件中的特殊個案,需要國家林業局駐省機構、省林業廳及管理局的負責人一起開聽證會,纔能作出處理。

  張喜祥解釋說,1989年,經黑龍江省委、省林業廳立項,撫遠縣開始建立速生豐產林基地。1995年末,哈爾濱鐵路分局下屬第三產業公司承包了撫遠縣海清鄉海四路以西4800公頃的林地開發權。從1996年至1998年,第三產業公司負責人李傳碩開墾了1500多公頃土地,但因漲水土地被淹,已經開完的土地被迫撂荒。土地熟化期過後,林業局開始小面積試種林木,但失敗了。除此外,1998年以前還有大約10萬畝荒原被招商開發,進行了耕種。

  張喜祥說:『去年,因為開地李傳碩的兩輛車都被管理站扣了,處罰單也下了,但他就是不交罰款,我們也沒辦法。』他表示,在濕地裡開墾耕地對濕地是一種破壞,如果管理區工作人員嚴格看護,不讓開墾者種上莊稼,那麼這些已開墾的濕地還有望恢復原狀。管理局已經僱用了11個臨時員工專門負責看管已被開墾的濕地。

  『但是,光看管也看不過來。關於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管理局就無法真正對開地者進行約束。每平方米5元至10元的罰款雖然嚴苛卻無法真正貫徹實施,被罰者通常不能正常繳納罰款。』張喜祥希望,國家能出臺相關法律,對開地者作出行政拘留和刑事處罰的有關規定。退耕還濕,任重道遠

  『濕地保護路在何方?這是我們這些濕地管理者一直探討的問題。』張喜祥說,『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關系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濕地的保護管理工作,特別要制止目前普遍存在的掠奪性開發濕地資源的行為,以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張喜祥認為,我國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卻沒有專門的濕地立法,沒有把濕地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對待,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濕地的科學管理和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且,退耕還濕需要國家撥款,三江管理局已經上報需退耕還濕8000多公頃土地,這需要國家拿出近4億元的退耕還濕補貼。

  他表示,『單靠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去抓、去管是不行的』,濕地管理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退耕還濕,困難重重,預計2005年還會有更多的開荒、破壞濕地的行為。據了解,三江管理局還作出決定,於2006年向國家申請退耕還林,在已經被開墾的濕地上開始新的造林行動,這決定本身也令人感到疑惑。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