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依托哈爾濱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對俄良好的合作基礎,對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哈爾濱產業園區21日啟動。
園區采取省市共建方式,劃入我省的國家對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直接納入中俄政府間合作框架。這一項目的啟動,標志著哈爾濱向建設全國對俄科技合作重要基地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
哈爾濱是連接東北經濟動脈和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經濟區之間的重要通道,是全國開展對俄合作條件最為優越的城市。近年來,哈爾濱市積極支持和引導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對俄科技合作,基本形成了『五個中心、一城、一園、一個網站、一個孵化器』的對俄科技合作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全市110個對俄科技合作項目中有40個步入產業化階段,20個項目取得了經濟效益,2004年實現產值1.5億元。為此,市政府決定舉全市之力,創建一個集研發、孵化、生產為一體,物流、中介、金融、商服等功能配套的規模最大、環境最優、服務最好、聚合輻射能力最強的對俄科技合作產業園區,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優勢,集中發展重點產業化項目。園區規劃以哈工大、開發區、道裡區為承載主體,總面積239.5萬平方米,由開發區(迎賓路)對俄合作產業園和哈工大中俄科技城兩部分組成。其中,開發區(迎賓路)對俄合作產業園規劃面積199.5萬平方米,分為開發區直屬部分和道裡區部分;開發區直屬部分內的新建4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和道裡區62.1萬平方米苗圃部分將作為起步區,重點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高效節能與環保、醫藥、現代化農業等產業。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的哈工大八達集團的中俄科技城,將吸引五個對俄研發及產業化中心入駐,建設科研實驗區、產業化示范區、中介與辦公區和生活商服區,完善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產業化研發等服務功能,承擔對俄合作項目產業化前期開發和孵化任務,形成研發、孵化和產業化為一體的園區服務體系。園區突出產學研結合,形成高等院校、獨立科研機構為上游、各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為中游、產業園區為下游的完善的對俄科技合作產業化創新鏈條,有效整合大學、科研院的技術資源與城區的土地、政策資源,創造最適於產業化項目及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園區可直接享受開發區的政策,將南聯北開、振興老工業基地和戰略昇級結合起來,盡快做大、做強。
據了解,開發區(迎賓路)對俄合作產業園起步區按照前期規劃,將馬上著手完成綠化和項目引導工作,力爭在6月中旬前一批企業進入標准廠房。2006年底,形成承載30個項目的發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