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吸引香港的資金和技術:黑龍江聯手香港進行對俄貿易
2005-04-22 08:59: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2日電 前不久在北京召開的哈洽會新聞發布會上,張左己省長在答記者問時說:『對俄羅斯實行經貿和科技戰略合作的昇級,光靠我們黑龍江自身之力是不夠的,我們采取南聯北開的戰略,吸引東南沿海先進省份的資金、技術,吸引香港的資金和技術,和我們共同聯手來進行對俄貿易。』與之呼應,專家學者及相關部門也在探討著三方合作的新思路

  目前,一項專門針對黑龍江、香港、俄羅斯遠東地區三地合作的研究成果已經得到了省商務廳、牡丹江市政府與哈爾濱市松北開發區等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

  研究結論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向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轉變,應是目前黑龍江省進一步促進中俄貿易格局變化的關鍵;

  專家提出,結合香港在金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發揮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區位優勢,建立『龍港 俄遠東地區1+1+1自由貿易安排』的創新是必然趨勢

  龍俄合作急需引入第三方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挑戰,由省科技廳立項,省現代軟科學研究所承接的『龍-港-俄(遠東地區)1+1+1自由貿易安排』的課題日前正式結題,通過專家論證。該項課題提出了中俄經濟合作的發展應突破龍江和俄遠東的局限,急需引入第三邊的戰略思想。

  該項研究認為,對於黑龍江而言,如果僅僅依靠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要素,並不能擺脫國際價值鏈中高增值部分比重過小的地位,無法實現高附加值的經濟效益。這既不適應國際市場上商品貿易發展的一般趨勢,又不符合俄羅斯對進口商品市場需求的變化。課題組通過調研認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向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轉變,應是目前黑龍江省進一步促進中俄貿易格局變化的關鍵。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與知識經濟的深化與廣化,資本、管理、技術等要素的國際流動往往不需要發生實際的物流。這一進步使我們擺脫了地理范圍的局限,可以以更廣闊的視角,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結合香港在金融、市場、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所有權特定優勢,發揮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區位特定優勢,通過建立『龍一港一俄遠東地區1+1+1自由貿易安排』的制度創新,為我省實現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戰略轉型提供了一個相對有效可行的方案。

  1+1+1>3

  據該課題組負責人介紹,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正在增強。區域貿易安排是一些國家或實體間的優惠貿易安排,『區域』是一個地理概念,即這種安排常常是在地理相鄰者之間進行的。但區域貿易安排的現代發展已經超出了地域的限制。在我國的區域經濟合作中,由於政治及經濟水平的影響,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可能是最具潛力但又最難以實現的一種區域合作。

  他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政治上具有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經濟合作開展時間較長,經濟互補性較強,二者有較早實現制度性雙邊自由貿易的條件。以漸進的方式,從中俄優惠貿易安排逐步發展為緊密合作;由雙邊合作逐步擴大到全區域合作的思想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本課題通過建立黑龍江、香港、俄羅斯遠東地區1 1 1自由貿易安排的構想,試圖創立一個三個地區經濟合作的模式,利用香港、俄羅斯遠東、黑龍江三地資源稟賦的互補性,全面提昇中俄雙邊合作的規模和水平。

  選好三方合作的突破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南泉在評價該課題時提出,三方合作要循序漸進,選好合作突破口。

  他說,在三方特別是香港方面對俄了解不多、存在不少制約因素的條件下,不可能一下子邁開合作的大步。在推進三地合作過程中,黑龍江省理應起到中樞作用。這個合作平臺應由三方共同努力來搭建,並先從增進相互了解開始,逐步形成合作機制,如定期會晤、定期召開論壇、互訪與商品展銷會制度,等等。而這些方面的工作,黑龍江省首先應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三方合作規劃。

  他認為,課題中提出的『以在黑龍江省創建香港對俄服裝產業園為突破口,啟動龍—港—俄(遠東地區)1+1+1自由貿易區』的思路是可行的。俄羅斯紡織服裝業一直是落後部門,表現在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後,產品花色單一,產品缺乏競爭力。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而紡織品與服裝一直是我國對俄出口的主要商品。僅紡織服裝與針織服裝兩項佔我國向俄出口總額的35%左右。但要看到,在俄羅斯市場這類產品的競爭十分激烈,因此,我們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工藝與增加花色品種。而香港的服裝業在世界居領先地位,年出口量一般要佔香港出口總量的45%。香港目前有4600家紡織制衣廠,佔香港工廠總數的20%。但這一行業也面臨新的挑戰,亦需要尋覓新的出路。因此,香港與黑龍江省加強合作,利用黑龍江省資源與成本低的優勢,逐步擴大對俄服裝的出口,並最後使黑龍江省成為向俄出口服裝的一個基地是有可能的。

  目前,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已經得到了省商務廳、牡丹江市政府與哈爾濱市松北開發區等地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與初步實踐。但專家認為,構建和發展『龍-港-俄(遠東地區)自由貿易模式』是一項嶄新的課題,它的實施必然會出現更多、更為具體的問題和矛盾。該課題的研究盡管取得了上述種種可喜成果,但仍是初步的,諸如如何協調俄港雙方的利益和需要,引導其積極參與三邊合作機制的構建和運作之類的問題,有必要繼續深入研究。

  名詞解釋:區域貿易安排有多種,從貿易安排的水平看,可以分為5類:優惠貿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s)、自由貿易區(freetradeareas)、關稅同盟(customsunions)、共同市場(commonmarket)、經濟同盟(economicunions),依照成員國內部貿易壁壘取消的程度和合作的深入程度,上述各種形式表現出了一些不同的特點。

  (1)優惠貿易安排———是經濟一體化較低級和松散的一種形式。在實行優惠貿易安排成員國間,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對全部或部分商品規定特別的關稅優惠。這包括單向安排,例如普惠制安排,也包括互惠安排。

  (2)自由貿易區———通常指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所組成的經濟貿易集團,在成員國之間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使區域內各成員國間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動,每個成員國仍保持自己對非成員國的貿易壁壘。

  (3)關稅同盟———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壁壘,並對非同盟國家實行統一的關稅稅率而結成的同盟。其目的在於使參加國的商品在統一關稅的市場上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排除非同盟國家商品的競爭。

  (4)共同市場———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完全取消關稅與數量限制,建立對非成員國的統一關稅,在實現商品自由流動的同時,還實現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的自由移動。

  (5)經濟同盟———實現經濟同盟的國家不僅實現商品、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建立共同對外的關稅,而且制定和執行統一對外的某些共同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使一體化的程度從商品交換擴展到生產、分配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形成一個有機的經濟實體。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