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4月27日電 題:自學成纔的水稻專家--記全國勞模孫斌
記者 印蕾
在去年的哈洽會上,黑龍江省樺南縣梨樹鄉和平村農民孫斌帶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孫斌大米』參展,並在綠色特色食品館的眾多大米品種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孫斌是樺南鴻源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從1987年開始,他致力於培育研究適於本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水稻,並且推廣先進實用科技,帶領農民共同致富。在孫斌優質水稻研究所的育秧大棚裡,記者見到了這位全國十大種糧標兵,他正忙著和幾位農民研究水稻秧苗的田間管理。像大多數農民一樣,孫斌給人的第一印象很朴實,不善言談。不過看似內向的他說起水稻、說起大米就滔滔不絕了。
孫斌向記者介紹說,七十年代那會兒,能吃上大米是一件相當奢侈的事情。只有家裡來了重要客人,纔能吃上一頓米飯。那時,就是拿點米飯用開水泡一下,吃起來都特別香,這也許成就了後來孫斌對大米的一往情深。1982年,孫斌初中畢業後,繼承祖上的手藝作了木匠。但是孫斌對手藝活並沒有什麼興趣,相反,電視上講的農業科技知識,《農村報》上刊登的水稻種植技術等內容更吸引他。
1984年,縣裡請來了農業技術員到鄉裡傳授農業知識,孫斌聽得著了迷。此後,他訂閱了大量有關農業生產方面的報刊雜志,並購買了一些有關水稻種植方面的書籍,如飢似渴地學習。他早起晚睡,把別人打撲克、玩麻將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水稻種植技術上,常常為一個難題,一個技術環節,趕20多裡路拜師學技術。
1987年孫斌被選為梨樹鄉和平村農民技術員,在自家後院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育種基地。盡管離家只有幾步遠,也很少回家吃飯。天天坐在水田地裡觀察種子。他細心觀察,認真研究,記下了5萬多字的育種科研記錄。歷經了無數次的失敗後,1993年孫斌終於選出了自己繁育的穩定品系,培育出了優質水稻品種『系選一號』。這個品種苗期耐寒,抗病力強,分?率高,成熟早,結實率高,畝增產50公斤左右,在村裡和鄰鄉村小范圍種植,受到了農戶的歡迎。1996年,『系選一號』在黑龍江省糧油進出口公司通過技術鑒定。在1997年春季國際博覽會上一位日本客商一下子就和孫斌簽定了5000噸的購銷合同。『系選一號』大米衝出了國門走上了國際市場。有外商要高價購買孫斌的『專利』,孫斌拒絕了。他說:『這個專利屬於樺南縣的父老鄉親,屬於中國億萬的農民兄弟。』
孫斌常說:一個新品種,一個新技術對農民的影響太大了,因此他願意擠出更多的時間搞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幫助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他耐心地向村民傳授水稻種植技術,每年都要搞3—5次培訓,專門講解水稻種植技術和一些農業技術知識。農忙時,總有許多農民圍在孫斌身邊問這問那,每天還要接二三十個電話,不厭其煩地解答那些熟悉和不熟悉農民提出的各種問題。1998年,孫斌創辦了『富民綠色水稻協會』,在自願互助的前提下,廣泛吸收種田能手和農民技術員為會員,並聘請科研院校的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幾年來,協會不斷發展壯大,在閆家鎮、大八浪鄉和縣外的依蘭、建三江等地分別成立了分會。會員已發展到3000多人,培訓了上萬人。
1999年,孫斌創建了『樺南鴻源米業有限公司』,引進了國際先進生產線,產品質量不斷昇級、產品銷售領域不斷拓寬,公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已發展成為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5萬平方米,年產值可達五千多萬元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孫斌』品牌的綠色、有機大米也暢銷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西安等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
面對這樣的成績,孫斌說他感到高興但更有壓力,下一步他要考慮通過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指導更多的農民學會科學種田,靠科技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