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收留棄嬰加以撫養 下崗夫妻三做『爹娘』
2005-04-28 10:39:1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李永明 董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28日電 當被丟棄於街旁、荒野、垃圾堆、糞池的嬰兒,透過微弱的呼吸向這個世界『求助』時,人們的心在顫抖。而當一個個善良的人敞開溫熱的胸懷,將棄兒收留並撫養後,再次目睹那一張張露出紅潤的小臉時,人們的心中不只是感動……

  在哈爾濱市道外區紅旗小區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年齡懸殊得令人咋舌———父母年過半百,大女兒24歲,可小女兒只有9歲,最讓人不解的是小兒子竟然剛剛3歲!年齡這樣地『懸殊』,來自於一家人特殊的生活際遇,也來自於一家人與眾不同的血緣關系。原來,小女兒和小兒子都有著悲慘的身世,都曾是可憐的棄嬰,是張春榮和盛利濱這對下崗夫妻,在9年的時間裡,先後用同一種方式、同一種博大的愛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於是,一種超越血緣之上的親情在夫妻倆與兩個棄兒之間接連復制傳遞。如今,他們唯一的親生女兒,開始用同樣溫熱的手伸向了那根愛的接力棒……

  『抱在了懷裡,就不能再拋棄這個苦命的孩子!』———9年前,垃圾箱裡的女棄嬰第一次觸痛了張春榮的心。

  1995年下崗後,張春榮和丈夫盛利濱在哈市道外區靠做批發小食品的生意,維持著一家人清貧但幸福的生活。那時,他們有一個16歲的女兒,正在上學,然而,1997年4月的一天,這樣的生活在平靜中被打破。當天,正在乾活的張春榮突然聽說附近的一個垃圾箱內有一個用報紙包裹的嬰兒,生命垂危。趕過去看時張春榮的心立刻被眼前的一幕緊揪在了一起———這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女嬰,渾身發抖、滿身污泥、正哇哇大哭。張春榮心底的母愛猛然迸發,憐愛之情油然而生。接下來,在周圍人詫異的目光中,張春榮用一個母親特有的習慣動作經過簡單的處理後,把嬰兒抱回了家。

  看著懷裡的嬰兒,張春榮動情地對丈夫說:『既然我已經把她抱在了懷裡,就不能再拋棄這個苦命的孩子了!』心地善良的丈夫沒有回應,專注孩子的眼神裡卻流露著同樣的慈愛。張春榮給孩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天賜,意為上天賜給自己的,是一種緣分,並在心底認定她就是自己的小女兒。

  為了照顧天賜,他們無暇顧及自家經營的生意,家裡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一年之後,張春榮和丈夫不得不放棄了生意。這時候,年幼的天賜體質不好,經常生病,親戚朋友都勸張春榮『把孩子送走吧,你無力撫養她』。這樣的話,張春榮聽得太多了,可撫養小天賜的決心卻絲毫沒有動搖過。幾年中,她和丈夫默默地省吃儉用、拼命地擺攤賺錢吃盡了苦頭。而在他們忙碌中,小天賜卻在一家人給予的關愛中一天天健康快樂地長大……

  『只要孩子能夠站起來,不論怎樣我都要把他養大!』———一年裡不間斷地按摩,『腦癱』男孩站了起來。

  對一個女棄嬰的愛心付出,張春榮一家是不求回報的,也是不知疲倦的。2001年,另一個可憐的生命走進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10月的一天,張春榮的大女兒懷孕待產住進了哈醫大一院,這時,『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被遺棄在這裡』的消息又被張春榮知道了。張春榮拿著給外孫准備的小被子馬上趕到醫院,毫不猶豫地把孩子抱回了家。到家之後,張春榮在嬰兒的襁褓中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汪洋,2001年六月初八生,患有右腦半球發育不良,出血後遺癥』,這種病就是人們常說的『腦癱』。張春榮立即帶孩子做了CT檢查,醫生當即確診為:腦癱兒,病情沒有醫治的意義,很可能夭折,即使長大也必定是無法行動自理的殘疾人。

  面對這個難以接受的結果,張春榮懵了。怎麼辦?這孩子還要不要?張春榮最擔心的是家裡沒有更多的錢給孩子看病,可這樣的孩子又能給誰呢?張春榮仍然決定把孩子留下來,並在心裡暗暗地說,『只要孩子能夠站起來,不論怎樣我都要把他養大!』於是,張春榮給孩子取名叫天恩,意為乞求蒼天開恩。張春榮聽醫生說中西醫結合治療並輔助按摩活動四肢,對腦癱兒能起到治療作用,張春榮和丈夫就買回各種營養腦細胞的食品,並每天輪流為天恩按摩四肢、疏通經脈。也許是張春榮的母愛感動了上蒼,一年之後,天恩真的像正常孩子一樣站起來走路了。張春榮激動極了,她馬上抱著天恩再次來到醫院做體檢,這一次,醫生告訴她,孩子的癥狀已經開始好轉,能夠達到這種狀況簡直是個奇跡。

  一個親孫女,一對身世可憐的棄嬰———張春榮說,在我們這個家中,所有的孩子都是親生的。

  天恩來到這個家時,張春榮已經46歲了,而天恩與她的外孫女宮天慧差不多大,於是張春榮的大女兒盛囡就成了天恩的媽。那時候,盛囡和丈夫都在為工作忙碌,張春榮和丈夫就照顧這兩個小家伙。一個是親孫女,一個是身世可憐又有病的棄嬰,張春榮說,在他們這個家裡,所有的孩子都是親生的。

  張春榮的為人在親戚、朋友中是人盡皆知的,一個朋友知道她家有困難,於是就讓她幫著照顧自己的老人,掙點兒錢。就這樣,幾年前張春榮夫妻倆從照顧一個老人開始漸漸地辦起了一家老年助養所。現在,張春榮利用自己家的一套房子,又額外租了兩套房子,僱了三四個人,共有十幾個老人常年住在這裡。

  張春榮告訴記者家裡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家人的稱謂在外人眼裡看來有點兒亂:戶口本上,盛囡、天賜、天恩都是張春榮的子女。可現實生活中,張春榮卻讓天恩管盛囡叫媽,管自己叫姥姥。她覺得,這樣對天恩更合適。有了爸媽,還有了姥姥、姥爺,只是苦了8歲的小天賜,她常常搞不懂,自己是天恩的姐姐還是小姨。

  如今,天賜已經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恩和天慧也進了幼兒園。

  年近半百的張春榮每天最欣慰的就是看著可愛的孩子們繞膝歡鬧。他們給天賜和天恩都辦了收養手續,這樣孩子就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上幼兒園。張春榮說:『在孩子沒成人之前我要保守秘密,不能讓他們知道,但我要讓他們的父母看到,兩個被你們拋棄的的小生命,在我的家裡正快樂、健康地成長。』張春榮說,如果他們長大以後要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她也會覺得高興,因為他們又多了愛他們的人……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