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安玲 |
東北網4月30日電題:為城市清掏工贏得敬重--記全國勞動模范趙安玲
記者 敏傑
2004年,佳木斯供排水公司實施改革,把排水冬季清掏包路段改成小修班急修作業,這意味著小修班在冬季要專門乾清掏,任務自然交給了趙安玲帶領的絞磨清掏2班。趙安玲,佳木斯市供排水公司清掏工人,這些年來,她總是髒活累活搶在前面,有人說,趙安玲傻,領導讓乾啥就乾啥,淨把最髒最累的活兒往自己班裡攬,工作量比別人多,又不多要一分錢。
乾絞磨清掏這活兒,每天都要在井下作業,站在深水污水裡是經常事兒,井內臭氣衝天,氧氣稀薄,危險系數大。絞磨清掏工們說,乾這活兒,一年四季身上都是臭味,連親人都衝著自己捂鼻子,可想而知,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同志,愛上這個工作多不容易。其實,趙安玲剛開始乾時也總提不起勁來,可一件事讓她認清了清掏工作的意義。
那是20年前初夏的一個傍晚,已經下班要回家的趙安玲和她的同事們,正在永和巷內收拾罐車,突然西林路那邊跑來幾個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那邊冒水了,滿街都是,快幫忙去看看吧。趙安玲幾個人二話沒說,拉起罐車就往現場跑。到那兒一看,污水遍地都是,臭氣熏天,已經流進了一家飯店。查找原因後,趙按玲第一個跳進檢查井裡,用繩子、鋼絲將大網順進管網,與同事共同把堵在管道裡的贓物掏出來。被污水襲擊的飯店老板一連聲地向趙安玲道謝。此時的趙安玲真正體會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覺得應該為這個工作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佳木斯市中山街一個雨水井,清掏量相當於一般井的10倍,是誰都不願意乾的活,領導找到趙安玲,剛說這口井難乾,她就主動把活兒攬了下來,同樣250米管線,清掏這口井就要多花兩個小時的時間。過去永安街的平房區附近,清掏量也特別大,是公司領導的老大難問題,趙安玲搶著承擔下來。2003年,佳木斯大學東門路段成為市區最難清掏的路段,設施處領導再一次把艱巨的任務交給趙安玲,就這樣,全市難乾的清掏活都在趙安玲和她的班組清掏范圍內。
公司規定,每人下一次井補助10元錢,但趙安玲下井從不講條件和代價,往往是下10次井,報2次補助,或者根本就不報次數。有的同志身體不舒服,趙安玲就替他們下井,補助仍然發給他們。絞磨清掏工作季節性明顯,除班組固定工人外,夏季要臨時僱傭季節工,每天出資10元。趙安玲所帶領的2班,從未主動提出過要多僱季節工,能自己班組乾的活盡量保質保量完成。
趙安玲經常對同事說,說實話,我也缺錢,但人不能事事都講錢呀。去過趙安玲家的人都會想到寒酸這個詞,她家除了一鋪炕之外,幾乎沒個地方站腳。丈夫常年有病在身,下崗無收入,只靠趙安玲一個人的工資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前幾年日子是真不好過呀!』提起自己微薄的收入,趙安玲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兒子姜換斌上初中時,趙安玲每天只能拿出一元錢給孩子買午飯。看見別的孩子吃小食品、買冰激凌,趙安玲心裡就難受,有時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趙安玲小叔子不幸去世,侄女成了無人管無人問的孩子,看著沒有爹娘的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趙安玲把孩子抱到自己家,告訴丈夫,今後咱們就是她的親生父母,再苦再累也得養大她。
趙安玲的人品讓同事們敬佩不已,所以,無論班組的工作任務多重,只要趙安玲安排,同事們沒有不聽的。他們的班組工作熱情高漲,遇到險、髒、累的活兒,搶著乾,爭著上。趙安玲不僅工作上是大家伙的主心骨,生活上也是大家的知心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