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0日電 俗語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2004年———『禽流感年』,險些再次印證這個『道理』。『多虧了黨和政府,要不損失就大了。』農民朴實的言語中流露出既是感激之情,也是對政府及時采取措施、把群眾損失降低到最低點的一種肯定。為保證『主輔換位』戰略的順利實施,確保畜牧業發展安全,2004年,黑龍江省財政廳與省畜牧局聯合制定下發了《黑龍江省牧畜布魯氏菌病檢疫淨化方案》及資金管理辦法,決定對染病牧畜分三年撲殺,以徹底消滅牧畜布魯氏菌病的傳播蔓延。截至2004年底,已撲殺黃牛1428頭、奶牛219頭、羊13498只,財政補貼422.5萬元。按計劃,今明兩年將繼續撲殺,省級財政將繼續按比例安排撲殺補貼經費,每年補貼額均在1000萬元左右。經過爭取,2004年中央投資黑龍江省畜牧業建設資金3310萬元,建設了39個項目。其中,動物防疫投資2510萬元,完善了18個縣區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和20個縣區動物檢疫監督設施,禽流感疫苗應急建設投資800萬元,新增疫苗生產能力15億羽份。
『賣鐵牛養奶牛,轉讓土地換奶牛,不要嫁妝要奶牛,晚娶媳婦先買牛』在富裕、雙城、肇東、安達等縣(市)已漸成時尚。富裕縣乳品企業與上海光明集團嫁接後,年加工能力由原來的2.4萬噸增加到10萬噸,但是由於養殖規模小、飼養方式落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和農民致富。為此,省農業綜合開發部門急企業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連續幾年在富裕縣飼養奶牛規模較大的幾個鄉鎮,扶持了奶牛養殖和優質青貯飼料種植項目,同時扶持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幾年來共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000多萬元,發展青貯玉米基地5萬畝,增加鮮奶生產線一條,極大地促進了全縣奶牛業的發展。目前,富裕光明乳業已成為該縣重要的財政支柱,成為該縣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雙城市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左右,其中畜牧業收入佔50%%以上,比上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2004年的全省畜牧業產值400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8.2%,比上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奶牛存欄達到139萬頭,增長21%,鮮奶產量96.5萬噸,增長7%,均居全國第一位。農民人均牧業收入558元,比上年增收103元。畜牧業不僅逐漸成為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也成為農民增收的『半壁江山』。
2005年,省級財政畜離防疫體系建設資金將再次增加,根據『主輔換位』戰略發展需要,重點支持畜禽疫區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在畜禽防疫治療、繁育配種、技術指導、良種推廣等方面促進畜牧服務部門提高畜牧業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同時,我省在奶牛飼養與乳品加工龍頭企業聯系緊密的『一區兩帶』范圍內,擬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以奶牛養殖示范和輻射力為目的的奶源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16.5億元,主要是增加奶牛存欄,建立全省奶牛群體改良體系,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質量,從而提昇全省奶牛業整體水平,改善生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