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5月14日電 黑龍江綏棱縣清地源、清合同、清戶籍,理清頭緒,化解糾紛,如今農民種地更加舒心了。
據綏棱縣信訪辦介紹,稅費改革後,特別是『一免兩補』政策出臺後,因土地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十分突出,土地糾紛一度佔農村信訪總量的80%,到省、市的越級訪、集體訪也時有發生。
綏棱縣先清地源,下大力氣對全縣76個行政村的所有機動地重新核實。他們從丈量土地入手,清理賬外地,組成縣、鄉、村聯合工作隊,並吸收村民代表參加,對農民承包田以外的村集體管理的機動地、預留地、開荒地等土地資源,逐地塊進行丈量。充分依靠群眾,鼓勵廣大村民參與土地丈量。經過實地丈量,全縣共清查出賬外地1.1萬畝。
再清合同。對頂著不退、仗權包地、設置各種障礙的乾部和農戶,由縣紀委牽頭,成立由公、檢、法、司等部門參加的專案組,區別不同情況,依法廢止合同。目前,全縣共廢止合同、收回不合理發包土地1.7萬畝。克音河鄉一農民,在他兒子任支部書記期間仗權以很低的價格將實際320畝的林地、荒地按180畝承包到手,而且承包期一簽就是15年。在詳細調查取證、多次做思想工作未果的情況下,依法廢止了合同,撤銷了其兒子黨支部書記職務。
再清戶籍。清查當地群眾按政策是否應得承包地。經過對7個省120個縣的調查核實,共清查出已在外分得土地的農戶215戶,涉及土地4305畝。 在土地『三清』工作中,綏棱縣沒有單純就化解土地糾紛開展工作,而是以村為起點,采取統籌推進的辦法,深入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建立維護農村穩定的長效機制。該縣完善了土地檔案管理機制,對重新丈量、核准的土地,都統一設立了臺賬,建立了規范的土地檔案,做到面積清楚、地塊位置清楚、承包人清楚、承包年限清楚、承包金額清楚,規范管理,堵塞漏洞。同時完善了土地流轉機制,明確要求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必須通過村委會,在村備案,實行檔案管理。
『這樣清查對國家和個人都有好處,老百姓也放心了。』村民馮國軍現在心服口服。泥爾河鄉躍進村黨支部書記孫立坦言:『農民比較歡迎土地三清工作,清查以後,機動地重新發包,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同時也還村民一個明白。』
到目前為止,綏棱縣共清查承包田以外的村集體管理的土地10.6萬畝,清理承包合同8851份,籌措資金580萬元,收回土地2.8萬畝,妥善解決了80%的土地糾紛。『老上訪』現在不上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