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電 14日,記者接連接到幾位哈爾濱市民打來的電話,今年1月剛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濱江關道衙署(俗稱道臺府)遺址正被拆遷。這一珍貴歷史遺存在鐵錘、鐵鍬吞噬下,即將轟然倒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拆除道臺府遺址,目的竟是為了哈爾濱開埠百年慶典。
鐵鍬鐵錘一齊上陣百年老宅幾成廢墟
記者聞訊趕到位於哈市道外區北十八道街的道臺府遺址。十幾個工人手持鐵鍬、鐵錘正忙著拆房子。千餘平方米的道臺府遺址內碎石、瓦礫遍地,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北側一棟磚木結構的原道臺府內宅已被拆成一個空架,正面牆壁被推倒,只剩下六根三四十厘米粗的梁柱。走近這棟老房子,百年的痕跡還依稀可見,從雕刻精良的椽頭上還可以隱隱地看到斑駁的彩繪。房屋的門窗與前後牆面已被拆掉,僅剩下一間面目全非的大廳及其附帶的兩側耳房。而這棟正房東西兩側的廂房也被拆成殘垣斷壁。
在拆遷現場,記者看到了一塊寫有『北京文物古建公司文物修繕現場』字樣的牌子。而現場沒有任何負責人指揮拆遷,僅有十幾名操著東北口音的工人。工人們告訴記者,他們大部分都來自木蘭、阿城等地。拆道臺府完全是依照公司的要求。8時左右,五六名工人開始拆道臺府北側正房的屋頂。工人們站在四米多高的房脊上,手拿大鐵鉤子,用力刨下去,往外一別,青色的瓦片夾著房頂用於保溫的黃土轟然墜下。
野蠻拆遷歷史遺存引來社會一致譴責
施工隊的野蠻拆遷,引來了數十名群眾圍觀。他們大部分都是道外區的老居民,眼見百年道臺府就這樣被輕而一舉地拆掉,深感痛惜。
『我親眼看見施工工人隨意把房梁上的青瓦扔在地上。』家住道外區北十九道街的李先生氣憤地說。他說,文物拆遷應該是個精致的過程,每一個構件,包括磚頭、瓦片都應有編號。可是現在這裡的修繕是掄起錘子就鑿,不是野蠻施工是什麼。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對記者說,自己在這裡生活近50年了。1957年的大水都沒有把道臺府淹沒,如今竟說拆就給拆了,這是在傷百姓的心。哈爾濱量具廠職工張學彥退休之後一直都在研究文物保護和收藏,他聽說道臺府要被拆掉重建,今天一大早就領著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孫子來到施工現場。老人無奈地說,以後再想看到這麼珍貴的歷史遺跡可就難了。
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李興盛表示,靠拆毀歷史遺存這種措施修建起來的所謂道臺府只是一個贗品,是十足的假古董。拆毀的是哈爾濱的歷史文化,是省城的文脈。有關部門應立刻停止這種錯誤做法,在保護好原貌的基礎上修復。
據了解,道臺府遺址已在今年1月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對於道臺府的任何修繕工程都要上報省級文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在不久前哈市規劃局組織的濱江關道衙署遺址公園建築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會上,絕大多數專家一致同意按照『保護修繕現存歷史建築』的原則進行施工建設,北京專家還提出施工前要先在現場進行考古鑽探。而13日省城一些媒體卻報道了濱江關道衙署遺址將實施另外的方案,即『根據歷史資料,全部恢復所有歷史建築』,並將於20日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