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換機制實力彰顯破桎梏生機勃發 大慶石油管理局紀實
2005-05-18 14:55:2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李方俊 武從端 周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電 五年的時間裡,大慶石油管理局突破了思想的禁錮,突破了機制的桎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拼搏鏖戰,生機勃發。

  五年前,他們心懷忐忑走向市場,五年後,他們層層突破,碩果累累:鑽探集團工程技術水平大幅提昇,國外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功獲得阿爾及利亞鑽井大包項目,實現了由工程分包向項目總承包轉變的歷史性跨越;建設集團充分發揮資質和規模優勢,持續整合內部資源,積極拓展外部市場,外部收入已佔經濟總量41%;電力總公司內部利潤連續三年平均增長22%%,外部市場收入超億元;化工集團實現了銷售、科研、財務、企業文化、公用工程五統一,集團整體功能有效發揮;力神泵業公司構建國際化生產銷售網絡,海外市場簽訂合同額高達1.5億美元……

  走向市場之初,各企業單槍匹馬,雖然有一些成效,但始終不能上規模。後來大慶石油管理局加快集團化、專業化運作,相繼組建起了8個集團,規模優勢和資源優勢得到了切實發揮。去年,他們又新組建4個集團企業,在全局搭建起以12個集團、9個專業公司為核心的基本組織結構框架;對多元經濟、運輸、工程監理等業務進行重新整合,資源效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組建後,人員、設備並沒有增加,而抽油機生產能力由組建前的2500臺提高到了4000臺以上,成了國內最大的抽油機生產基地。過去,設計制造一種新型的抽油機需70多天。現在,他們40天便可設計制造出三種新型抽油機。

  電力總公司集團企業的經營優勢、規模優勢、資源優勢、整體優勢越來越得到彰顯。生產主體實現了廠網統一管理,發電量計劃由過去電廠分頭申請變為電力總公司整體申請,不僅增加了總量,而且集團企業可根據機組效率高低進行二次分配電量,提高了廠網整體效益。同組建前相比,供熱量由800萬吉焦增長到1100萬吉焦,供電量由105億千瓦時增長到110億千瓦時。年均經營收入50億元以上,企業內部利潤年均增長22%%。

  沒組建集團前,面對一個工程,大慶石油管理局內部之間就開始火並競爭,工程沒拿到手,互相間已斗得筋疲力盡。結構調整後,組建了建設集團,專業更精了,規模更大了,品牌更響了,核心競爭力更強了。形成了油田地面建設工程、煉油化工裝置、長輸管道、市政建設工程、路橋工程施工及建材預制產品制造等6大主營業務。並憑借國家特一級施工資質,不斷依靠科技創新,圍繞上述的產業定位,在油田地面建設、煉油化工施工技術系列等8個領域,在球形儲罐、長輸管道等10項施工預制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系列和施工技術專長,領跑於國內同行業。目前,該集團已成為有著國家石油化工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房屋建築工程等4項一級總承包資質和鋼結構等12項一級專業承包資質的大型企業集團。

  市場,是檢驗機制轉換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全局乾部、職工堅信這樣一條:能夠靈活應對市場的、能夠有利於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主動的就是好機制。能夠有效保護市場中取得效益的、能夠堵塞管理漏洞的就是好機制。能夠激勵乾部職工煥發聰明纔智的、並積極努力主動工作的就是好機制。

  與市場接軌,他們成功轉換了一些機制:經營班子招標制、乾部競聘制、科研課題招標制、外拓市場激勵制等等。

  與市場接軌,他們又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機制:目標責任制、項目經理負責制、市場開發用人機制、財務管理機制、市場開發監控協調機制等等。

  觀念一變,天寬地闊。如今,大慶石油管理局巨帆出海,笑傲江湖。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