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縮小城鄉差別 黑龍江省社會保障網織向農村
2005-05-18 16:13:2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高成 申憲武 馬雲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電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而解決農民問題的現實選擇是把農村剩餘勞動力盡快轉移出去,靠實施城市化戰略將農民轉變為真正的城市居民,在此基礎上,提高農民人均土地面積,通過獲得農業生產的規模經濟,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是關鍵一環,而財政又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以來,通過全部免征農業稅和實施財政的資金導向政策措施,在建立覆蓋城市的公共財政體系,統一國民待遇,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等方面,黑龍江省進行有益嘗試。對縮小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健康、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病拖,大病挺,重病再往醫院抬。』農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貧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根據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由黑龍江省財政廳會同省衛生廳於2003年9月正式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根據各縣(市),財政承受能力及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健全程度、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選擇確定了具有開展合作醫療基礎的呼蘭縣、林口縣、林甸縣、寶清縣和海倫市等5個縣作為黑龍江省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100萬人,佔農業人口的比例為52.4%。從2003年下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至2004年底,黑龍江省5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籌資4278萬元。各級財政補助3085萬元(其中縣級財政每年資助每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3元,安排補助資金471萬元;市級財政每年資助每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3元,安排補助資金488萬元;省級財政每年資助每個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元,安排補助資金692萬元;中央財政每人每年補資助10元,補助1497萬元)。截止2004年底統計,黑龍江省5個試點縣(市)共計為24131名住院農民報銷醫療費1953萬元,參與農民大病醫療費補助受益面2.4%。2004年,結合全部免征農業稅試點工作,全省又在雙城、蘭西、訥河、富錦等4個縣開展了農民稱之為『平均每天三分錢,合作醫療管一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4個縣共有122.9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農村人口的70%,各級財政部門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2458萬元。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黑龍江省從2004年開始積極開展農村大病救助工作。各級財政安排資金籌集4679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213萬元,省級財政補助1213萬元,縣(市)財政安排2253萬元。當年支出1046萬元,對14.7萬貧困農民給予了大病補助,每人平均支出71元。與此同時,各級財政部門安排五保戶統籌資金1.5億元,農村敬老院公用經費2411萬元,使全省12萬名五保對象全部納入了五保戶供養范圍,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養2.7萬人,分散供養9.3萬人。各級財政部門撥付和補助資金3048萬元,其中省級安排1548萬元,使全省4個全部免征農業稅試點縣(市)7.2萬人納入了農村低保范圍。2004年,中央和省級財政還投入1.1億元,建設了66個縣級醫療的傳染病區和31個鄉鎮衛生院,推動了農村醫療救助體系建設和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從2004年起,全省農村0—1歲兒童計劃免疫疫苗全部由省級財政購置免費提供,確保了廣大農村適齡兒童免疫保健的需要。

  針對目前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低,參與農民大病醫療費補助受益面小,在解決農民看病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的作用還不明顯以及農村貧困人口多,大病醫療救助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今年,省級財政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資金3000多萬元,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擴展到14個縣,使更多農民享受新型合作醫療的好處,逐步在全省建立政府組織了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社會農民醫療補助救濟制度。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