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桂林:重溫艱苦卓絕的抗聯生活
2005-05-18 17:17: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電 東北抗聯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抗日武裝力量。新華網報道,今年5月8日,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俄羅斯政府授權俄駐華大使館和駐沈陽總領事館,為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原蘇聯紅七軍第88旅)尚健在的11位老戰士授予紀念獎章,今年81歲的李桂林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身戴獎章的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桂林

  李桂林1924年出生於黑龍江一個貧苦家庭,1940年8月加入東北抗日聯軍,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9月起擔任李兆麟將軍警衛員,1948年2月參加剿匪戰斗,後因在戰斗中感染傷寒轉移到地方治愈轉業,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做後勤工作,曾當選黑龍江省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

  面對采訪,李桂林講述了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

  16歲那年,東北抗聯第三路軍十二支隊到肇州一帶開展抗日活動,我報名參軍成為抗聯戰士。那時打仗十分艱苦,隨時都有戰斗,每天都面臨死亡。十二支隊在准備攻打肇源縣城時在敖木臺一帶被敵人三面包圍,背後就是松花江。當時十二支隊不足200人,而糾集來的日偽軍卻達到1000多人。激烈戰斗後,最後我們只剩下15人7杆槍,其中12人都受了傷。但我們又迅速組成100多人的騎兵隊伍。有一次,敵人騎兵100多人追殺我們,被迫撤退到宋站時,路上被設了關卡,我們只好迎著子彈向前衝。我的馬跑不動,把我甩了下來,但我沒有松開抓韁繩的手,被馬拖了很遠,後來有兩個戰友跳下馬把我救起來,然後封鎖敵人的追擊。在這次戰斗中,許多同志都光榮犧牲了。

  由於斗爭形勢十分艱苦,1941年冬,我們奉命撤退進山作戰,主要活動在呼蘭、木蘭、通河、依安一帶的原始森林中。敵人實施"鐵臂合攏、篦梳森林"政策,使我們遭到前所未有的困難。1942年,東北抗聯大部隊到蘇聯整修,黑龍江全省只剩下50多名抗聯戰士分成5個小分隊堅持戰斗。由於敵人嚴密封鎖,部隊和地方黨組織失去聯系,我們得不到支援,沒有糧食,沒有兵源,一年四季生活在深山老林裡。春天,一種叫草爬子的昆蟲成了天敵,這種昆蟲傳播森林腦炎,落到人身上就鑽進肉裡吮吸血液,發現後往外拽時,頭就留在肉裡,痛癢十幾天,有的戰士因此中毒死去;夏天,各種蚊蟲咬得痛癢難忍,身上撓得潰瘍發炎;東北漫長的冬天更可怕。部隊到煙筒砬子一帶時,正值大雪封山,沒有吃和住,僅有的馬也殺了不少。有時在老鄉家買些苞米粒,沒時間做熟就吃生的,渴了就吃口雪,後來又吃皮帶和皮鞋。最後實在沒吃的,就吃草根和衣服裡的棉花,吃下去也消化不了。

  冬天氣溫能達到零下三、四十度。白天,我們要躲避日寇的追擊,晚上還要找個避風的山崴子雪地露營。天太冷,大家一手托著腮,一手抱著槍,把手夾在兩腿中間,蜷著身子睡。抗戰勝利這麼多年,我一直還保持這個姿勢睡覺。有次部隊行軍一整天,我又餓又累,倒在雪地上就睡著了。大隊長查崗時叫醒我,命令我搭好鋪再睡,否決軍法從事。可是有好多人晚上睡覺時還好好的,卻永遠沒有醒過來,都被活活凍死了。

  然而,我們還得堅持戰斗。1943年,蘇聯的東北抗聯教導旅派人到國內尋找抗聯戰士,當找到我們時只剩下7個人,分別是金策、張瑞麟、張祥、張相龍、安福、劉鐵石和我。。

  在敵人追堵之下,我們從通河縣鳳山村大東北岔出發,徒步行走3個月,穿山越嶺到達在蘇聯紅七軍第88旅北野營駐地,重新回到了抗聯大部隊,在蘇聯進行軍事訓練,後來配合蘇聯紅軍開赴我國東北戰場同日軍進行戰斗,接管了東北主要的大小城市和市縣。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