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中小學英語教學難銜接 課程標准不一致教學方法不同
2005-05-21 04:44:0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呂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1日電 自1999年起,黑龍江省部分地區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2001年起在有條件的縣級以上地區逐步開設了小學英語課程。目前哈市已有兩屆小學畢業生昇入初中學習,由於初中學生學習的教材不再是零起點,部分學生因初中英語課程難,失去了學習興趣。中學英語教師埋怨小學英語教師沒有在小學階段為學生打好基礎。而小學英語教師責怪中學英語教師沒有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味強調英語知識的傳授。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難的問題日益凸顯。銜接難的問題究竟出在哪?17日,記者采訪了省教育學院小學英語教研員范偉和哈市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英語教研員張宇。

  課程標准不一致

   中小學英語銜接難主要表現在語言技能及知識方面。英語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的要求較低,《英語課程標准》將小學畢業階段定為二級。具體要求是: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小學階段課程目標重點強調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小學生一昇入初中,面對的是大量的單詞、語音、語法、語段,學生一時難以接受。

  小學英語課時少

   目前小學英語課時短缺。現行教材是按每周三課時編寫的,國家有關文件也要求小學英語每周保證三課時,或四課時英語活動時間。我省一些地區尤其是哈市每周只有兩課時的英語教學,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小學英語是新興學科,一些地區小學英語教師存在學歷不達標、缺乏教學經驗、專業基本功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不同

   由於小學英語內容易講易學,所以教師通常在游戲中教學,因而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比較高,樂於模仿,敢於開口。學生進入初中後,教師培養學生由趣味性向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語言能力轉化。課堂教學模式轉為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變化使許多學生感到較難適應。

   專家研究,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生理發展、認知和情感領域方面有質的不同。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感知能力、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與中學生相比,小學生心理障礙小,不怕羞,不怕出錯,敢於開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心理負擔加重,害羞感加強,甚至還出現了焦慮心理。過度焦慮成為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

  缺少科學評價體系

   小學英語階段大多是一位教師教授4至5個教學班,面對的是幾百名學生,教師的工作量繁重,再加上小學階段不考試,沒有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制約,而中學階段面臨中考的壓力,課時增多,一位教師只教兩個班的課,便於對學生的了解和指導。學校重視、社會重視、家長重視,考試天天有、評價時時做,英語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夯實了,但興趣同時減弱了。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