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4日電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郵政街341號有一幢有著特殊背景的樓房,當近日記者找到這裡時,看到奶黃色的樓體上有些斑駁,而院內綠樹相映,端莊而靜謐。這幢掩映於高樓大廈間的俄式二層樓房,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少年時代曾經就讀過的學校———許公中學。
許公學校是1924年12月為紀念中東鐵路第一任督辦許景澄而設立的一所學校,全稱為許公紀念實業學校。1925年2月至9月,趙尚志在這裡學習,期間積極接觸進步人士,參加各種進步活動,燃起了他革命的熱情。
![]() |
記者聽這裡的門衛介紹,解放後該樓曾做過哈爾濱鐵路技術研究所、《前進列車報》社等單位的辦公地,現在則是哈爾濱鐵路局物資處。幾經變化,許公學校的原貌沒有大的改變。『我們都知道這裡是民族英雄趙尚志讀過書的地方。』門衛驕傲地說。
哈爾濱黨史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張福山介紹了那段史實:1925年2月,17歲的趙尚志考入許公學校,成為這所學校的第一期學生。在學校裡,趙尚志通過好朋友吳國安的哥哥吳寶泰(當時工業大學的學生、中共黨員)結識了在哈爾濱的中共地下黨員彭守朴、陳晦生等人,經過幾次『明澈、深邃、富有哲理』的談話,他的思想更加開闊,懂得了很多的革命道理,特別是關於馬列主義和階級斗爭的學說,開始找到並走上一條新路。
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消息傳來,趙尚志帶領許公學校學生活躍在三十六棚等工人居住區向工人及家屬散發傳單、發表演說。在這次活動中,趙尚志受到了革命斗爭的鍛煉和考驗,經彭守朴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東北地區早期黨員之一。雖然年齡很小,但革命意志很堅強,他與同學張道庸,以學生身份為掩護,共同負擔起黨的通訊聯絡工作。後趙尚志成為許公學校重點『整飭』對象,被許公學校開除。離開許公學校後,趙尚志更以全身心投入革命斗爭。同年年底,趙尚志經推薦到黃埔軍校,編入第四期入伍生班,步入了新的革命征程。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民族英雄趙尚志,1986年4月,哈爾濱市政府在該樓的正面牆上掛了一塊長方形紀念牌,上書:『趙尚志烈士革命活動舊址』,並將其列為哈爾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
18日下午,采訪組在踏查這個舊址時,巧遇哈爾濱鐵路局辦公室的兩位同志,他們到這裡主要研究如何對這一革命活動舊址進行修繕。『考慮這裡是革命活動舊址,在不破壞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將對內部和外部進行修繕。』據兩位同志講,修繕報告已經向有關部門申請了,現在正等待批復。
幾經周折,記者找到了從齊齊哈爾市委黨史研究室離休的趙尚志的外甥李龍。今年已近70歲的李龍說,這些年對先輩的事跡進行了一些研究,趙尚志在許公學校期間,十分珍惜受教育的機會,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以『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精神面對清苦的生活,勤奮地用心學習,每次考試,各科成績都在前幾名之列。年僅17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對黨十分忠誠,在對日作戰中,英勇無畏。趙尚志是位民族英雄,做他的晚輩感到驕傲,他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人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