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27日電 昨天,黑龍江召開了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的座談會。會上,來自民辦中學的代表認為,哈爾濱市一些名校『校中校』利用校捨、師資等國家有限的公共教育資源來辦學,損害了其他民辦學校公平辦學的權益,將嚴重影響哈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教育的公平,哈市開始禁止傳統名校收取擇校費跨學區招生。與此同時,為滿足不同層次受教育者的需要,提倡發展民辦教育。於是,哈市一些公辦名校紛紛看准時機,利用自身擁有的國有優質教育資源,設立了『民辦公助』性質的學校,這就是現在的名校『校中校』。
目前,哈市公辦中學興辦的『校中校』有30餘所,在校生數萬人。據了解,這些學校的『校產』,大多是公辦校一部分校捨或學校撤並時留下的原校捨,師資則是與公辦學校一套人馬。原本不該收費的這些學校在招生時,卻每生每年收取4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學費,與純粹的民辦學校收費幾乎相同。據了解,哈市每年收取的『校中校』的學費,能達到近億元,這筆巨額學費除部分上繳外,還用於學校購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教師增加福利等方面。而與這些學校相比,哈市的20餘所自籌資金興辦的民辦學校收取的學費,要用於校捨的興建維修、教師的工資待遇、教學設備的購置更新、校車的運營保養、組織招生的廣告宣傳等全部支出。
在昨天召開的座談會上,哈市一些民辦中學負責人說,名校『校中校』不僅利有國有資產的校捨和優質的師資來辦學,而且招生的時候還享受教育部門的特別優待:在2005年哈市中考的招生中,哈市將17所公辦高中的『民辦公助』性質的『校中校』,明確地納入到中考的招生計劃中,考生可在填報志願時,按批次填報省、市重點高中『民辦公助』學校的志願,可對民辦高中卻只字未提。這一做法,名正言順地將名校『校中校』納入到招生計劃中,變相地為這些學校進行招生宣傳,這使得民辦學校在招生時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這種不公平的競爭,不僅損害了其他民辦學校公平辦學的權益,還將嚴重影響哈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昨天的座談會上,黑龍江省多所民辦高校的負責人也表示,民辦學校的發展需要公平的環境。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昇學、就業、社會待遇以及參加先進評選等方面,應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受教育者相同的權利。民辦學校教職工在資格認定、業務培訓、人事檔案、社會統籌、職稱評定、教齡和工齡計算等方面也應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相同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