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鮮奶賣不出去怎麼辦? 專家:奶農攜手組建『家』
2005-05-29 09:55:1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慶國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電 近日,記者來到了林甸縣紅旗鎮先鋒村養牛戶齊瑞山的家。一走進大院兒,前院的牛棚裡十幾頭『黑白花』首先映入眼簾,而『藏』在房後的那輛小轎車則悄悄地詮釋著主人的生活側面。齊瑞山告訴記者:『我現在連大帶小總共養了27頭牛,還種了65畝飼料地,效益還行。不過現在煩心的就是奶價低。這兩年我們村鮮奶價格最高到過每公斤1.6元,最低跌到過1元錢。』

  從齊瑞山家出來我們在先鋒村溜達了一圈,發現這裡幾乎家家養牛。原來當地農民歷史上就有養奶牛的傳統,近年來,政府鼓勵農民養奶牛致富,農民的熱情更是水漲船高。到今年3月底,全鎮奶牛的存欄量已經超過了15000頭。

  目前,當地的奶源市場基本被附近的十多個個體收奶大戶所壟斷。和那些給單一企業供奶的基地不同,這裡的鮮奶收購沒有保護價,完全由個體收奶戶控制。逢到奶價高時,農民還有錢可賺,可是當奶價低於每公斤1.20元,就只能賠錢。

  采訪中,記者發現林甸縣奶牛養殖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當地一直缺少一個有足夠拉動能力的龍頭企業。由於『伊利』在當地建設的乳品車間一直沒有正式投產,因此,有了奶往哪兒送成為當地奶農的一個難題。眼下活躍在當地的個體奶戶收購鮮奶後的去向很雜,有些鮮奶是送往伊利、龍丹、蒙牛、惠爾康、完達山這些大企業,而有些則送往不知名的個體小廠。那麼難題該如何解決?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省畜牧局畜牧處趙鵬處長提出了他的觀點,『首先,當地政府應出面與加工企業取得聯系,幫助奶農找銷售渠道;引導、幫助奶農成立奶業中介協會、合作社等組織,給奶農找個『家』。在中介組織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奶農還可以聯合起來自發組織與企業建立比較穩定的契約關系。眼下,這是一個最好、最有效的辦法。此外,奶農還應該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我省已經頒布並實施了《黑龍江省奶業條例》,條例中有關於保護企業;保護奶農利益、行業自律等條款。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