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5月30日電 題:抗風沙 撒綠種——記齊齊哈爾『為民部長』崔治岩
齊齊哈爾市水師營森林公園是市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漫步在高大挺拔的白楊林中,很多人會想起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人武部長崔治岩為興建公園立下的功勞。
8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嚴重沙化的不毛之地,當地人管它叫『沙墳丘』。崔治岩帶領民兵抗風斗沙、撒種播綠,使這裡成了齊齊哈爾市的一道綠色風景。
在齊齊哈爾,人們把崔治岩稱為『為民部長』。他幫助當地政府治沙、治水、治路,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贏得了老百姓的崇敬和愛戴。
為民苦乾
2002年,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作為軍隊乾部,崔治岩本不列入地方代表候選,可全區120名代表全票推舉他為市人大代表。昂昂溪區區委書記關永久說:『選崔治岩當代表,是因為他在群眾中有形象、有政績、有口碑,老百姓服他。』
昂昂溪區水師營鎮,6個村子都處在嫩江古河道中,土地沙化嚴重,被列入國家防治沙漠化重點工程。1996年4月,崔治岩調任昂昂溪區人武部部長。上任不久,他就把治沙任務攬了過來。
崔治岩到東北林業大學、大小興安嶺林區等地跑了半年,學到了植樹治沙的『絕招』——冬季植樹。他組織起一個治沙植樹民兵連,利用大地封凍、樹木進入休眠期的時機,踏著冰雪上山刨樹。他們把一棵棵碗口粗的白樺、樟子松連根帶土刨出來,移植到沙丘上。
崔治岩帶領民兵連一乾就是8年。當年的『沙墳丘』,如今已建成一座擁有160多萬株樹木的大型森林公園和一條寬30米、長120公裡的綠色生態帶以及5000多畝的草場。
在當地百姓的心中,崔治岩的名字就是『苦乾』『實乾』的代名詞。
昂昂溪區鄉村的路,晴天時塵土飛揚,雨天時泥濘不堪。崔治岩決心改變這一狀況。1997年,區裡提出加強村屯建設,崔治岩站了出來,把為28個行政村修中心路的任務接了下來。
修路就得拆一些房子、院牆,涉及老百姓的眼前利益,部分群眾有抵觸情緒。大興村村口有個土圍子,中間有一座村民祈求平安的小廟,修中心路要從這裡經過,老百姓不讓施工。有人提出強行拆除,崔治岩不同意,他對身邊的同志說,修路是為老百姓辦好事,只要我把道理講透、工作做細,群眾一定會想通。
7年間,崔治岩記不清進過多少群眾的家門,坐過多少人家的炕頭,給老鄉講了多少道理。他帶領民兵為28個行政村修建了143條等級公路,總長達14萬延長米,還在路旁種植10萬多棵樹。
為民拼命
2003年4月,崔治岩被昂昂溪區群眾推舉為特等勞動模范,成為昂昂溪區歷史上第一個穿軍裝的勞模。區工會主席康玉清說:『評崔治岩當勞模是因為群眾呼聲高。資格審查時,他的業績多是捨生忘死,拼命為民的事兒。』
1998年,齊齊哈爾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崔治岩擔任區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當農防大堤泵站入口處出現決口時,高燒已經兩天的崔治岩拖著虛弱的身體,率領民兵突擊隊員,跳進洪水中,組成人牆。誰都不知道,站在惡浪中的他根本不會游泳。
為炸農防大堤泄洪,崔治岩帶領4名民兵頂著瓢潑大雨,劃船向爆破點運送炸藥。在最後引爆的關頭,他把民兵都攆下了船,自己前去引爆了炸藥。十幾米高的水柱衝天而起,把離引爆點幾十米遠的他和船掀翻到了滔滔洪水中,嚇得岸上的人都失聲呼喊他的名字。
聽說五福村有100多戶人家被困在洪水中,崔治岩劃船前去救人。3公裡的路程,一天內他帶領民兵往返4次。最後一次為救沙坨子上的7名群眾,他只身劃船兩個小時。7名群眾安全上岸,崔治岩卻累得暈倒了。
洪水過後,昂昂溪排灌站抽水排灌管道被泥沙淤死,封凍在3米多深的江面下。水利專家考察後認為,排灌站已無法修復。市裡打算將6個村移民搬遷。聽說要移民,老百姓急得都哭了。
曾在高寒地區修建過軍事坑道的崔治岩,帶領民兵搶修泵站。他們采用邊用開水解凍邊打眼的土法子,在刺骨的寒風中打眼放炮。一次幾十炮,總有幾個『啞炮』。崔治岩冒險排啞炮,頂著嚴寒鑽管道。就這樣,他帶領大家苦乾兩個多月,硬是用雙手掏通了兩條長150多米的管道,趕在水稻田排灌前讓農民們用上了泵站。
管道掏通那天,一位老大娘緊緊抱住崔治岩流著熱淚說:『恩人啊!』秋收時,農民宋立本騎著自行車馱來兩袋剛打下來的新米,非要讓崔部長吃第一口新米不可。
為民解困
2003年底,崔治岩以最高票當選為昂昂溪區唯一的市幫扶先進個人。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桂花說:『崔治岩的得票數最多,是因為他為民解困所乾的事最多。』
昂昂溪區齒輪廠下崗殘疾職工許德軍,是全區8000多戶人均月收入不到300元的困難群體中的一員。崔治岩與許德軍結成了幫扶對子。為了幫助他樹立生活信心,崔治岩為他定做了新衣服、買來了新鞋子,還為他找了一份工作。有一次,一場大雨衝壞了許德軍家的房子,崔治岩帶領人武部的同志趕來,頂著大雨把房子修好,後來又張羅為許德軍家蓋房子。缺少資金,他就自己掏腰包。為了減少開支,他和人武部的同志既當瓦工又當木工,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為許德軍蓋起了新房。
在任人武部長的8年間,崔治岩先後拿出兩萬元,幫助6個家庭擺脫了貧困,資助了14名失學兒童上學。他還先後為30餘名農村籍戰士落實了10萬多元的優待金,幫助46名農村籍退伍戰士進入獨資或合資企業工作。
按照區委常委分工,崔治岩負責幫助頭站村脫貧。當時,頭站村在全區人均收入排在倒數幾名,失學兒童多,困難戶多。經過深入調研,崔治岩決定組織農戶發展養牛業。由於頭站村前些年債臺高築,銀行已多年停止了向頭站村貸款。崔治岩就帶頭用自己的工資作擔保給農戶貸款。如今的頭站村,發展畜牧業,開展多種經營,全村人均收入由不足1500元上昇為3200元,一躍成為全區的富裕村。
崔治岩當兵28年,多次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挺身而出,為老百姓做了數不清的好事,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先後被評為森林草原撲火模范、全國抗洪模范、全軍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