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美容院平均『壽命』一年半
2005-05-31 16:17:4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林 張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31日電 過去,作為高檔消費場所的美容院在我市鳳毛麟角,而今卻隨處可見,這意味著普通的百姓也能走進美容院了。然而,來自工商部門的統計給人們潑了一盆冷水:目前有關美容消費的投訴,僅次於手機、乾洗業。為數眾多的『問題美容院』,非但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希望中的美麗,反而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美容院幾萬家,遠遠超出了美容消費需求。這其中有營業面積幾千平方米的高檔美容會館,也有居民小區內十幾平方米的低檔小美容院,包月的收費標准也由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在這如此繁榮的市場背後,是慘烈的競爭大戰。在安心街擁有一處30平方米門市的宋女士說,三年來,她這處門市共外租過六次,每次都是租給搞美容的,由於沒有人來做美容,這6家美容院,都只營業了幾個月,就關門『大吉』了。記者在道裡一繁華路段不足百米距離內看到,此處共有大大小小的美容院五六家,幾乎每家都掛著『回報新老客戶,一次美容20元』的招牌廣告。記者走進了其中一家店。在這家美容院裡記者看到,不足40平方米的房間內,擺著5張美容床,床上鋪的單子已有些發烏,屋內有股『捂味』,店裡沒有顧客,只有三五『美容師』在閑聊。見有客人來,『美容師』熱情地告訴記者,現在包月有優惠,花100元能做5次臉,並一再強調,店裡用的化妝品特別好,能保證一個月讓記者的臉變得更白更嫩,但記者發現她所謂的好化妝品,連最起碼的中文標志都沒有。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市的美容市場每年都有百餘家新店開業,幾百家店關門,一般美容院的平均『壽命』在一年半左右。美容院為何如此『短壽』?據了解,現在我市美容行業的入市門檻較低:『一間民房,幾張床,擺點廉價化妝品就開張。』而且許多人都認為『乾美容一定賺錢』,於是大家一窩蜂都開美容院。畢竟現在我市美容消費者數量有限,因此同行業間競爭非常慘烈,加之美容行業『信任危機』不斷出現,必然導致了大量小美容院的關門。

  美容師不通醫理

  化妝品質次坑人

  記者在我市的工商部門獲悉,近年來,有關美容消費的投訴呈直線上昇,其投訴率僅次於手機、乾洗兩大行業。在這些投訴中,有的受害消費者被美容院割成了疤瘌眼兒,有的人被隆成了大小不一的怪乳;也有消費者的臉被『護理』得坑坑窪窪……一位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說:『有時我們面對受害的消費者真是痛心,好好的一張臉就這麼被毀了,唉!』

  ———相關知識不了解,僱個美眉就開店。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開店之初,多數經營者都對美容行業的相關知識並不了解,而且僱用的所謂的『美容師』又多是沒有美容知識、經驗的外縣或農村的年輕女孩,加之店內使用的化妝品都是價格低廉的劣質品,市民在這樣的美容院裡美容不出問題纔怪呢。

  ———美容用品系『三無』,質量價格水分大。近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南崗區比樂街等美容美發用品的專業銷售店,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美容院專業化妝品有1萬多個品牌,其中多是廣東等地小作坊生產出來的三無產品,這類美容產品的成分很少有人知道,據說它們的增白效果十分明顯,而且記者還發現一些美容院用品的價格低得嚇人,但其銷量卻特別好。

  還有一些消費者告訴記者,多數美容院裡幾乎所有的美容品都沒有明碼標價,美容院說多少就是多少,一些所謂的進口高檔商品,全憑美容師一張嘴介紹,沒有中文說明,也沒有價格比較,使人無從判別到底質量如何、是否可靠。

  ———劣質用品充名牌,美容師成推銷員。據一位知情人說,美容師收入的一小部分來自老板支付的基本工資,大部分則靠從消費者付出的美容服務費用中按比例抽取提成。為了獲得高額報酬,不少美容師就想方設法地讓消費者接受更多的美容服務。為了降低支出成本,個別利欲熏心的美容院就用劣質護膚品冒充國外知名品牌化妝品。

  ———市場競爭激烈,不惜虛假宣傳。受競爭激烈的市場所迫,一些美容院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大量使用含汞超標的美白產品,並聲稱,『一針減肥、三天美白、七天祛斑』。

  我市的美容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美容市場上所謂的『一針減肥、三日祛斑、七天美白』根本就是誇大宣傳。想祛斑沒有長期的努力是不行的,還要內調外治,光靠外表皮祛斑不可能。現在很多功效產品都含有超標的汞、鉻、鎳和激素,有的人使用時馬上就會出現過敏反應,但也有很多人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經過積累纔出現過敏現象。這些產品剛一使用確實能起到光滑、美白皮膚的作用,可時間長了皮膚反而會受到傷害變得更為糟糕。

  嚴格把住准入關

  重拳嚴打違規者

  據了解,除《美容美發暫行管理辦法》外,我國的美容業目前所能依據的僅有《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業內人士透露,行業標准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瓶頸了。

  我市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說,現在美容行業的投訴越來越多,要想解決美容行業的問題,首先應該抬高開店的門檻,從經營規模、投入資金、美容師培訓上崗等方面提高美容院的行業准入門檻,並且一旦發現有美容院非法經營、涉及醫療美容、使用劣質產品,就該重罰,或清出市場。抬高門檻和重拳管理結合,纔能進一步規范美容市場。

  在采訪中,一些市民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有願望也有條件美容,希望有關管理部門加強對我市美容行業的監管力度,讓人們放心地走進美容院。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