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電 據了解,哈爾濱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有車族,夜間停車准則成為他們的『心病』。有關人士統計分析,市區私家機動車夜間停車位缺口達7萬個。
市民小劉買車後第一天早晨出門,發現『出路』被鄰居的車堵住,多方打聽找到這位鄰居,結果是上班遲到半小時。此後他每天下班都盡早回家,以便在院裡佔一個位置停車,晚上出門為了保住位置乘出租車。與小劉不同,市民趙先生家門口是街路,他擔心車被刮碰或者丟失,就四處『睬點』找停車處,學校院裡、大橋底下、24小時酒店或洗浴中心門口他都停過,這種『打游擊』的停車方式讓他很無奈。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末市區內機動車數量已達到32萬臺,其中私有小型車輛17.1萬臺。哈爾濱市車輛動態流量監控統計顯示,夜間車輛有25%左右處於流動狀態,17.1萬臺私家車中有12.8萬臺需要夜間泊車。與這個數字對比的是交警部門的停車場普查數據,市區二環路以內標准停車場、小區配建車位、車庫、商業區地下停車場等停車位共有約6萬個,其中商業區的停車場不適合私家車夜間停放。據此計算,有近7萬臺私家車需要『自尋出路』。這些『自尋出路』的私家車帶動了『民間』停車場的發展,這些停車場自發地設在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的院內甚至學校院內,價格相對便宜也有人看管。但『民間』停車場仍然未能解決夜間車位緊張問題,相關調查分析顯示,在私家車相對集中的南崗區、道裡區、道外區的中心區域,有條件開辦『民間』停車場的院落很少,能提供的夜間停車位也有限,夜間泊車的矛盾已經十分突出。
對秋林地區標准停車位調查證明,能提供停車設施的單位內部及院落有7個,總泊位124個,與人行道停車、路邊停車、配建停車泊位的比例僅為5.35%,因此大部分車還要停靠在街路邊。此外,由於『民間』停車場缺乏科學的交通布局規劃,帶來噪音擾民、交通阻塞等一系列問題。而相應的停車場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夠明確,這些『民間』停車場大多處於脫管狀態。
一業內人士認為,哈爾濱市應該加大城市停車場建設力度,把提供停車位變成規范的商業服務。他說,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停車產業已成為年產值數十億美元的大產業。美國的停車產業每年大約收益260億美元,提供約100萬個就業機會。哈市的開發商也開始認識到停車場建設經營的商機,相對兩年前蓋樓擠佔停車位配建的情況,建樓規劃配建停車設施的比例越來越多。但要解決私家車夜間停車問題,仍然需要很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