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2日電 日前,哈爾濱市消費者胡小姐反映,她5月28日結婚,5月27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婚紗一條街的一家婚紗店花700元租了兩件婚紗,當時租婚紗時交了1000元押金,並抵押了身份證。在檢查婚紗時,胡小姐發現一件婚紗底邊有一段沒有鎖邊,胡小姐問店主這是否算婚紗存在的問題,店主很肯定地說:『這個婚紗原本就這樣,不算問題,不用寫在合同上。』於是胡小姐在租賃合同的問題欄上標注了『經檢查完好無損』。
但婚紗用完後,5月29日胡小姐來還婚紗時卻遇到了麻煩。據胡小姐介紹,還婚紗當時店主拿起婚紗就說底邊缺了一塊,而且用尺量了一下,說是60厘米,並稱破損1厘米賠償10元錢,要求消費者賠償600元。由於胡小姐覺得自己很冤枉,拒絕賠償,店主反而扣押了消費者抵押的身份證長達一天。後經工商部門調解,胡小姐最終賠償了該婚紗店200元。
專家觀點:據省消費者協會有關人士介紹,按照居民身份證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因此婚紗店無權扣押居民身份證,而且對於租婚紗時的各項條款還很不全面。消協人士建議消費者,在租婚紗時要和店主約定賠償辦法,應該事先檢查並注明婚紗的狀況,賠償的辦法最好應細致一點,比如按照婚紗的使用年限、新舊程度、磨損情況等等詳細地約定一個賠償辦法,以防萬一。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