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賓西『三變』造就投資大磁場
2005-06-03 10:46: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超 陳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3日電 在賓西開發區,浙江海運集團屬下的賓州水泥公司正在搶工期,以確保6月底第一條生產線點火燒窯。

  賓州水泥是我省招商引資位次居前的大項目,也是賓縣招商引資的代表作。近年來,招商引資被各地視為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政府的第一要務。地方靠什麼吸引客商;政府應該提供怎樣的服務;如何提高完善招商平臺,提高投資效益。透過浙江海運賓州水泥項目,可窺一斑。凸顯自身的比較優勢

  2004年初,浙江海運集團與黑龍江省賓縣政府達成協議,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400萬噸的黑龍江省最大的水泥制造基地。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接近尾聲。2006年底,將建成第二條生產線,實現設計能力。

  浙江海運集團是國資控股的大型股份制企業,主營海運,這次來黑龍江省賓縣涉足水泥制造業,是第一次實施跨行業、跨省際的戰略轉型項目。

  浙江海運集團辦公室主任鮑文忠負責賓州水泥項目的前期督辦。他對記者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一個吸引內地投資的大磁場,具體到賓州水泥項目,吸引力來自這裡的資源、市場、區位、環境等比較優勢。

  鮑文忠說,賓縣有1億噸石灰石儲量,可以滿足兩條生產線30年的開采加工量;靠近省城,運輸成本低;黑龍江省內水泥年消費1300多萬噸,本省廠家只能滿足一半左右需求,尚有600 700萬噸的市場空間。而浙江海運常年儲運散裝水泥,對這一行業素有投資意向。

  其實,賓縣的水泥生產優勢早就存在,原來也有小水泥廠,但是技術、規模、質量都沒有競爭力。賓縣政府堅持高水平招商,盡管接洽了多家有投資意向的企業,都因投資規模和技術水平不夠而被回絕。浙江海運決定上馬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日產5000噸回轉窯乾法水泥生產線,最終贏得了這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黑龍江省賓縣並沒有在土地出讓、稅收等方面給浙江海運多少優惠政策。賓縣分管這一項目的副縣長張玉華說,項目招商是雙向選擇,創建良好的投資環境不能一味讓利,更重要的是彰顯自己的比較優勢。客商要賺錢,地方要發展,要善於從雙方利益的最大化選擇招商對象,權衡項目投向。

  賓縣做出規定,對投資億元以上的大項目,指定一名縣級領導負責跟蹤服務,協調企業與地方的關系。為了滿足賓州水泥用電需求,賓縣出資1000萬元,爭取省裡支持1200萬元,新建了一條高壓供電專用線路。

  賓西開發區對入區企業實行『五個一』服務:一門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全程服務、一個圖章生效、一枝筆審批。還給賓州水泥辦理了『投資綠卡』,憑此卡在賓縣各部門辦事享受貴賓待遇。

  賓西開發區對入區企業實行封閉式管理,提供免打擾服務。有關部門到企業收費、組織社會活動等都要經過開發區審批,與企業協商。鮑文忠說,企業運轉起來,需要專注於生產經營,特別歡迎免乾擾的軟環境。聚集效應提昇招商環境

  賓州水泥的建設速度很快,建設一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按常規需要18個月,他們用12月就完成了。

  賓西開發區副主任劉德利認為,浙江海運雖然是跨行業投資水泥,但是與國內著名水泥生產企業海螺集團有協作關系,用人走捷徑,公司管理層和技術骨乾都是聘用的資深專家。加上資金充足,管理嚴格,現場調度指揮科學,實現了高速高效。這給賓西開發區樹立了榜樣,帶來了積極影響。

  劉德利說,隨著賓州水泥的落戶,賓西開發區已經提高了入區門檻,追求大型現代企業的聚集效應。賓西開發區現有48戶企業,固定資產超億元的企業11戶,超千萬元的37戶,項目總投資56.6億元。

  開發區第一家入區企業是2003年6月啟動的河北華龍集團的華龍面業。賓縣政府不惜出資1200萬元建設廠房,供客商無償使用50年,為的是吸引客商,同時樹立開發區品牌。當年入區的最小企業投資只有500萬元。2004年,開始謝絕投資低於3000萬元的企業入區。2005年,投資低於5000萬元、稅源小、污染重的企業被擋在門外。

  劉德利說,招商資源是有限的,必須考慮投資效益問題。浙江海運集團賓州水泥這樣的項目拉動作用和影響力特別大,而且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經驗。水漲船就高,我們要及時調整招商標准,改進招、建、服一體化模式,保證入區企業資質優秀和健康發展。

  記者了解到,賓西開發區現在正在修編開發區規劃,用省財政撥款和哈爾濱市協調的貸款支持,完善基礎設施。有的企業簽了協議,佔地閑置,遲遲沒有動作。開發區准備近期進行清理,確屬無力開發的要解除合作協議。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