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急雨考驗冰城 街路積水 民宅倒灌 騎車人受傷
2005-06-09 06:06: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6月9日電 從7日傍晚哈爾濱開始普降大雨,降雨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今天中午。由於降雨持續時間長,致使部分路段積水,一些地區雨水倒灌室內,多處有車輛拋錨。記者從哈爾濱城建系統『12319』服務熱線指揮中心了解到,從7日傍晚降雨到今天下午雨停,『12319』指揮中心共受理群眾反映的有關降雨方面的熱線電話30餘個,其中多為房屋漏雨及路面積水的問題。

  平地積起半尺水

  8時30分,香坊區菜藝街與珠江路交叉口處,積水足有10多厘米,行人、車輛紛紛繞行,避讓不及的車輛經過此處時,濺起的水花足有半米高。

  10時30分,大雨再次急速而下,路上的行人紛紛跑到屋檐下避雨。在道裡區新陽路上,記者看到,整條街路變成了一片汪洋,尤其是十字路口處,水深沒過腳裸,急於趕路的行人只得挽起褲腿涉水而行,每每有車輛經過,行人便趕緊往路邊避讓,但車輛濺起的雨水還是『無情』地弄了路人一身。

  11時,雨勢轉小,躲雨的行人趕緊從屋檐下跑出來趕路。走到人行道邊,看到10幾厘米深的積水,有的行人先用腳尖四處探探水深,希望找到淺處落腳,在試了幾回發現水都很深後,便乾脆趟水而行。

  在安寧街上,三四米寬的人行道上全是積水,水深四五厘米,行人只得從旁邊的花壇圍石上行走。

  整條宣和街基本都處在一片汪洋之中,積水有近10厘米深,由於排水不暢,水面有越漲越高的趨勢。很多半地下室的商家都用沙袋擋在自家門口,防止雨水灌進室內。

  小西屯成澤鄉

  這場降雨,使位於哈市動力區電塔街電機廠後身的小西屯又成了澤鄉,由於排水不暢,路面到處積水,部分居民院和屋裡也進了水,居民出入都得穿水靴(如圖)。記者也不得不向當地的居民借了雙水靴進行采訪。

  記者11時許在電塔街20—75號看到,這裡到處是積水,足可以漫過腳面,一位居民正在屋前用掃帚往外掃水。據該居民介紹,小西屯只要一下雨就積水,每到下雨的時候,他們都要守在屋門口往外掏水,晚上不敢睡覺,白天不敢出門,生怕雨水流進屋內。每家都備有水靴,雨天只能穿水靴出入。

  記者在電塔街20—47號附近看到,這裡的積水已基本退去,但從牆面的濕印可以看出,這裡的積水曾有40厘米深。在此居住的一位居民無奈地告訴記者,7日晚雨水又流進了他家屋內,他幾乎一夜沒有睡,打個盹就得往外掏點水,他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去年夏天他買了一袋大米放在屋裡的地面上,有一天白天一直在下雨,等他晚上下班回來一看,大米已經被泡在水裡了。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每家門前都用塑料編織袋裝上砂子或是磚頭搭起了『防水牆』,而且每家院裡都放有水桶或是臉盆等用來掏雨水的容器。

  無蓋馬葫蘆『坑害』騎車人

  昨天10時許,趁著雨停的時候,市民劉先生騎自行車從長春街到保障街去辦事。當他行至保障街118號附近時,後面傳來汽車鳴笛的聲音。為了躲車,他將車騎向了路邊的積水裡。沒騎出幾米,自行車的前輪突然向下一沈。劉先生感到手臂被震得酸麻,雙手也握不住自行車把手,身體隨著一股慣力從自行車上翻了下去。他當時就感到嘴和下巴磕在了一塊石頭上,腦袋也一陣眩暈,四肢酸軟無力,爬起來時已經滿臉是血。隨後,他被路人送到附近醫院。經醫生檢查發現,劉先生的嘴脣撕裂需要縫合兩針,兩顆門牙折斷,下巴上也破了一條很大的口子。

  下午,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保障街116號門前看到,『肇事』馬葫蘆仍舊被掩蓋在積水裡,很難被發現。記者用一根長約50厘米的鐵棍試探了一下,幾乎整根棍子插在水裡仍不能達到馬葫蘆的底部。一位常年在這裡擺攤的攤主告訴記者,這個馬葫蘆在半個多月前就沒有蓋了,大約有一米多深。不下雨的時候還好,大家看到它沒蓋就可以繞行。可這幾天下雨後,它就被積水掩蓋起來,僅今天一上午就已經有4輛車陷在裡面了。在攤主的指引下,記者在與『肇事』馬葫蘆相距不過幾米的馬路對面,又發現了一個沒蓋的馬葫蘆。這個馬葫蘆有四五米深,洞開的井口裡,水流汩汩而過,井口旁有人放了一塊大石頭,提醒過往車輛行人注意繞行。

  記者還得知,8時10分許,一名中年男子騎自行車從林機街9號經過時,拌倒在了路邊一個丟失了井箅子的長方形雨水井上,結果連人帶車一起飛了出去,面部受傷。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昨天還有多起市民被無蓋水井『坑害』而致摔傷的事件發生。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