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東北義勇軍錦西永遠的驕傲:『勝利之旅』采訪組走進錦西
2005-06-14 11:11: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晁元元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抗日義勇軍出發。(資料來源:遼西抗日義勇軍紀念館)
抗日義勇軍出發。(資料來源:遼西抗日義勇軍紀念館)攝 /邵國良

  東北網哈爾濱6月14日電 『勝利之旅』采訪組從錦州出發,經過百餘公裡的山路顛簸,趕到了鋼屯鎮。整潔的小鎮上,不時傳來叫賣聲,街路上,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雨中的小鎮看上去肅靜而悠閑。

  在鋼屯鎮鎮政府一位王姓秘書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當年那場震驚於世的『痛殲日本侵略者古賀聯隊』戰斗的原地。當時,這裡被稱為『西甸園子』,位於該鎮的西南,是東北義勇軍痛殲侵略者的主戰場,古賀中佐斃命於此。鋼屯鎮人民在此地還立了一塊石碑———『殲滅古賀戰場遺址』,以紀念東北義勇軍的戰績。

  『一代一代傳頌東北義勇軍的事跡,現在鋼屯鎮人都知道這場戰斗,這裡已經成為鋼屯鎮人民的驕傲。更是錦西人民的驕傲。』王秘書說。

位於遼寧省錦州市的遼西抗日義勇軍紀念館。
位於遼寧省錦州市的遼西抗日義勇軍紀念館。

  望著眼前這座紀念碑,時光仿佛又倒回73年前,那場戰斗中,東北義勇軍揮槍痛擊侵略者的吶喊聲,再次在耳邊響起……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年底,侵華日軍開始向遼西進犯,1932年1月6日,日寇侵佔了當時的錦西縣城———今鋼屯鎮。錦西民眾聽說日寇古賀(中佐)聯隊佔領了當時的錦西縣城,都義憤填膺。1月8日,當時的西五會民團首領召集劉純啟、劉春山、張恩遠等人集會,推舉劉純啟為抗日帶頭人,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選擇有利地形進行伏擊,一舉殲滅古賀聯隊。

  古賀聽說縣城西部有抗日武裝,十分狂傲的他決心對城西一帶村莊進行『掃蕩』。

  1932年1月9日,古賀率騎兵團向錦西縣城西部進發,意圍剿義勇軍。上午10時半,古賀率隊到達上坡子村時,突然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義勇軍和抗日群眾的攻擊。正當古賀聯隊被打得驚魂不定時,忽又聞告錦西縣城遭到襲擊。古賀急忙率隊往縣城西撤,到達西甸園子處,再次遭到劉純啟部下劉國臣等抗日群眾的伏擊,古賀被當場擊斃。

  這次戰斗,義勇軍共殲敵50餘名、傷30餘名,其中死傷少尉以上軍官7名。被關東軍稱為不可戰勝的古賀聯隊被義勇軍擊敗,是日本侵略者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他們驚呼:『這實在是滿洲事變以來最大的悲劇事件。』當年出版的新聞雜志記載:夫錦西之戰,聞之皆血淚也。日軍說起這次遭遇戰時,不禁談虎色變,發出『錦西冬季之風暴,聞之皆血淚也』的哀嘆。

  渤海大學退休教授穆景元認為,在國民黨政府放棄抵抗,把大好山河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後,是民眾,是廣大有血性、有氣節不願當亡國奴的民眾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歷史重任。錦西義勇軍和當地人民靠自己的力量,敢於用劣勢武器與驕橫殘暴、武器精良的侵華日軍搏斗,這場戰斗點燃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熊熊烈火,為以後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以及1937年的全民抗戰開闢了道路。

  時光流轉了幾萬個日日夜夜,可是人們沒有忘記東北義勇軍,至今在鋼屯鎮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頌東北義勇軍的民謠:『天狗咬、蜂子蜇、座山旅打的惡、楊麻子不用說……』

  名詞東北義勇軍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各階層群眾、東北軍和警察部隊的部分官兵紛紛組成義勇軍、救國軍、大刀會、紅槍會、自衛軍等抗日武裝,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作為東北淪陷初期的自發抗日武裝力量,東北義勇軍人數最多時達到三十萬人,其活動區域遍布全東北。

  激蕩在祖國各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為《義勇軍進行曲》。那激越奮進的歌詞,那雄壯威武的旋律,正是當年東北義勇軍轉戰東北大地、血染白山黑水、誓死捍衛國土家園的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遼西抗日義勇軍,是以錦州為中心蜂擁而起的民眾抗日武裝,他們是東北義勇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