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16日電 高考剛剛結束,家長和考生似乎都能松口氣。然而,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各心理門診獲悉,部分考生緊張焦慮的癥狀不但絲毫沒有減輕,反而出現了令人『費解』的現象,疾病、煩躁、抑郁接踵而來……考生們不知不覺又陷入了一場『心理大考』。為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心理專家,幫助考生及家長順利度過這一段非常時期,讓心情『雨過天晴』。
緊張焦慮『大昇級』
心事太重引發身體疾病
6月10日,在哈爾濱市一家心理診所,記者見到了臉色煞白、精神萎靡的哈爾濱市某校高三學生小紅。小紅的母親說:『自從高考結束,女兒便垂頭喪氣地說,有一道題可能做錯了,不知道會扣幾分,然後一直悶悶不樂。只要一提到考試,她立刻跑進臥室反鎖房門,並且痛哭不止。為此,我們家好像綁上了「炸藥包」,每說一句話都要小心翼翼,唯恐點燃導火索。即便這樣,女兒的情緒仍舊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昨天晚飯後,她突然嘔吐不止並險些休克,我和她爸立即把她送到醫院。孰料,還沒到醫院,她的病竟好了一大半。經過診斷,醫生懷疑女兒的病是由於「心事」太重而來,建議我們領孩子看一下心理醫生。』
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副院長張聰沛教授稱,這是今年『考後綜合征』的一種典型表現,與往年相比,今年『考後綜合征』出現了伴有『軀體化』轉移的趨勢,即心病也能致疾病。有些考生還出現了頭昏、腹瀉、腹脹、低燒、四肢無力、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女孩子還容易出現內分泌失調等。這主要緣於考生考後自身心理壓力加大,從而造成突發性心理衝突和生理紊亂現象。張教授指出,在等待分數出來的一個月裡,建議考生家長對於孩子的異常,不必過度擔懮或是刻意地回避高考一詞,而是要和孩子坦率地交談,讓孩子明白,只要盡力了,即使考不好也不要緊,這樣會逐漸打消其壓力。
家長關懷『急剎車』
考生情緒失落心理感冒
『我以為高考完了,就萬事大吉了,沒想到女兒還會得心病。』小蘭的媽媽告訴記者。『高考前,為了安排好女兒的飲食起居,我放棄了所有的個人時間,每天圍著女兒轉。這不,高考一結束,我感覺分外輕松。發廊、美容店、商場……我開始找回自己這一年的損失。』與此同時,小蘭的爸爸也不甘示弱,一年都很少有應酬的他最近也格外『活躍』,天天夜半而歸、日出而走。為此,高考後的小蘭一直很少與父母『謀面』。
父母高考前後的巨大反差,讓小蘭倍感失落。她將自己徹底封閉,每天面對書本發呆,常常夜不能寐,一想到考試可能做錯一道題,她就會手心冒汗渾身乏力。面對父母考後對她的『漠不關心』,沈默的小蘭終於爆發了。她撕碎了所有的課本,時而大哭時而大笑,並大叫不想活了……
哈爾濱市曲偉傑心理學校的校長曲偉傑說,高考後考生家長想放松一下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在放松的同時切記不能忽視孩子的感受。對考生關懷的突然降溫,極易導致心理『感冒』。曲校長建議,家長在自己放松自己的同時,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盡量與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軌道上。此時,家長可以鼓勵考生從事自己以前曾經向往的運動,比如瑜伽、游泳、球類,讓考生在運動中緩解焦慮。同時,家長最好和考生一起做些運動,例如散步、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這樣,不但可以有效『減壓』,還可以增強家長和考生的心靈溝通。
壞心情『擴散快』
『考後綜合征』成家中『傳染病』
李女士的兒子小強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高考前,她一點都不擔心孩子會落榜,可是從同事的議論中聽說了一個關於優秀生馬失前蹄尋短見的事兒,心裡就開始七上八下。雖然兒子說發揮得不錯,可一回家,李女士總是不放心地問『兒子考得如何』,晚上還整夜睡不著覺。李女士的情緒很快傳染給兒子,夜晚兒子經常從夢中驚醒。有時,吃吃飯兒子會突然大叫:『糟了,那道題做錯了。』然後,精神陷入恍惚中。而此時的王女士,簡直連坐著的力氣都沒了,整個人如同泥巴一樣癱倒在沙發上,最後連上班的精力都沒了。見到母子倆整日精神萎靡,小強的父親也變得抑郁寡歡,工作中很難集中精力。最近幾天,小強更加焦慮,惶惶不可終日,外面一絲輕微的動靜,都會讓他如驚弓之鳥;王女士和丈夫則不敢上班,唯恐別人問孩子考得怎麼樣,聽到與高考有關的事宜,兩人就會心跳加快、有窒息感。為此,一家三口不得不一起來到心理診所接受心理治療。
曲偉傑指出,大考過後,家庭成員一起來診治的越來越多。需要改變的已經遠遠不是孩子一個人,常常是要改變這個家庭的互動模式。王女士一家的癥狀是典型的家庭診治個案,由於心理緊張,王女士產生了焦慮癥,並傳染給孩子和丈夫。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與其他考生父母溝通,緩解緊張的情緒。同時,建議家長和考生一起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例如,家中如果有已經考上大學的親戚,家長可以陪同考生一起體驗一下大學生活,可以去大學校園就餐,參觀一下大學的寢室。如果家中有成員心理狀況影響到日常生活,應立即找專業醫生諮詢,以免『壞心情』在家庭成員中擴散。
成就焦慮凸顯
半數考生心理亟待關懷
張聰沛教授介紹,大考過後,半數的考生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成就焦慮』,有的深深自責,有的懮心忡忡。據一項調查顯示,一些考生都是為了『面子』而學習,正是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使考生的神經更加脆弱。同時,高考過後,有些家長甚至比考生自己還要緊張,很多家長會去找人查分數、托關系,而他們的這種緊張情緒非常容易傳染給孩子,很多考生都表示現在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眼神。
張教授說,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會由『心病』引發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張教授指出,大考過後,考生心理亟待關懷,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變化。發現異常現象時,應及時就診,避免悲劇的發生。
最後,張教授建議考生多參加社會活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家長不妨讓孩子與同學們一起融入大自然,在青山綠水中長見識,徹底放松,同時還可以增強團隊精神。在等待成績的考生們也可利用這段時間,自發組織起來,或進行社會調查,或參加力所能及的臨時工作,亦可前往人纔市場了解當今社會對各類人纔的需求,避免日後學習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