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6日電 1933年1月8日,日軍廣瀨第十師團所屬密山支隊自穆棱北上佔領密山並建立傀儡政權,招降納叛,組成密山縣『清鄉局』,成立偽地方武裝,對密山縣人民進行殘酷的鎮壓和屠殺。1934年9月初,冬季將至,李延祿領導的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由救國游擊軍發展改編而成)的冬裝、糧草尚無著落,武器彈藥也顯不足,嚴重影響部隊的穩定和戰斗力。從敵人手中奪取軍需物資和武器彈藥成為當務之急。9月中旬,駐密山縣城的偽軍四旅陶團被調往饒河,城內兵力空虛。
省委黨史研究室陳玫研究了李延祿的回憶錄,她說,攻打密山戰斗由師長楊泰和統一指揮。他們首先派出一團,在半截河(向陽鎮)活動,大量張貼抗日宣傳告示『告偽滿士兵書』動搖偽軍的軍心,並通知這裡的商會:迅速籌辦棉花、布匹,限期交付,否則將派兵攻襲。敵軍得知消息信以為真,火速派兵前往半截河集中,這一調動使他們失去了迅速增援密山縣城的優勢。
1934年11月16日晚,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主力部隊連夜急行軍,悄悄將密山縣城團團圍住。午夜時分,楊泰和下達了攻擊命令。頓時,槍聲四起,喊聲震天,楊泰和率第一團攻西門,張奎率所部攻打北門,東、南門分別由其他部隊進攻。敵人在睡夢中驚醒,倉促迎戰。守西門的地方保安隊首領張保董見勢難以抵擋,隔著城門搭話『給條出城路就獻西門』,楊泰和同意其要求,讓地方保安隊逃出城去,自己率部首先攻克了西門。隨後,根據張保董的交代,城內的偽警察隊一連人被包圍繳械。楊泰和又聯合突破阻擊攻入縣城的其他3支隊伍強攻偽縣公署。楊指揮部隊向守敵猛烈開火,激戰了3個多小時,終於將日軍全部消滅,佔領了密山縣城。
這次戰斗共繳獲步槍134支、短槍4支、子彈萬餘發,並從漢奸商號、日偽倉庫繳獲了大量的布匹、棉花、膠鞋、糧食等越冬物資,同時將愛國工商界籌集的300匹花旗布運走。攻打密山縣城的勝利,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群眾抗日殺敵的勇氣。
一天激戰保衛馬家屯
李延祿曾經回憶說,救國游擊軍在八道河子大捷後,於1933年3月中旬來到有1000多戶人家的汪清馬家大屯。進駐不久,日偽當局糾集3000多人進行圍剿。救國游擊軍決定分兵四路迎擊,其中在日軍必經之路的托盤溝和大肚川溝布下精兵強將。
3月31日,日偽軍在飛機、大炮配合下進攻馬家大屯地區的游擊軍陣地,抗日軍隊在各個阻擊要道口上一起開火,敵偽軍遭到重創。敵偽軍二次反擊的時候,日本警察隊的攻勢已經松懈無力。托盤溝的戰斗打得最激烈,史忠恆團長腰部負傷。大肚川溝的戰果最大,李光率領的汪清別動隊繳了偽軍一個連的槍。午後,敵軍的戰機在戰場上空盤旋助戰,但因各條戰線都處在敵我膠著狀態,加上樹木叢生,也沒有發揮威力。戰斗進行了一整天,斃傷日偽軍200餘人,繳獲三八步槍256支、子彈3萬餘發,保住了馬家大屯這個抗日活動根據地。
李延祿
李延祿(1895-1985),號慶賓,吉林延吉人。16歲投入東北軍,1931年入黨。『九一八』事變後,參加王德林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國民救國軍任參謀長,並在軍中組成自衛軍補充團,秘密建立黨支部,在鏡泊湖南頭指揮了著名的『牆縫伏擊戰』。後他改編自衛軍補充團為中共直接領導的抗日游擊部隊,任總隊長;又收編了零散抗日義勇軍為游擊軍,改稱為東北抗日同盟軍,任軍長。1936年,他奉命進關開展統戰工作。1938年曾到延安。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建國後任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副省長等職。
佯攻半截河誘虎離山突取密山城攻敵不備
日共黨員捨身送子彈
汪清馬家大屯戰斗結束後,李延祿帶著部隊清理戰場,意外發現在我軍烈士的遺體中混有一個日本兵的屍體。李找到負責打掃戰場的別動隊隊長李光質問:『你是怎麼搞的?怎麼把他也弄進來了?』李光趕緊說:『這可是個好人。』原來,李光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輛滿載子彈的汽車和一具日本兵的屍體,並在附近找到一封信,讓懂日語的人一看,上面這樣寫著:『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我看到你們分撒在山溝裡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見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敵人,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著,走投無路。我決心自殺了。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送貴軍。它藏在北面的松林裡。請你們瞄准日本法西斯軍射擊……』信的落款是『關東軍間島日本錙重隊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高護目大義遞情報
1933年1月,剛成立的救國游擊軍開到離寧安60裡的團山子不久,偽警備旅第十旅李玉峰部下一個營長的『護目』高德山偷偷跑來找到李延祿,報告了一個機密消息———日偽軍1000多人第二天就要向團山子進攻。李延祿當即握住高的雙手,表示信任。1月26日拂曉,敵軍分三路向團山子進攻。抗日將士奮勇抵抗,接連擊斃3名日本軍官。馮守臣指揮的騎兵營在阻擊偽警備團時,『高護目』又冒著槍彈沿一條水溝爬到我方陣地,興奮地說:『你們再堅持5分鍾,警備旅就撤了,他們機槍子彈打沒了!』馮守臣一聽,果斷指揮衝鋒,擊潰了敵軍。後來,偽軍頭目李玉峰查出高德山私離陣地的事。被槍殺時,高昂然表示『我是中國人,死而無怨』。
八道河子刺刀殺日寇
八道河子屯在寧安東部山區,離寧安縣城百裡開外,群山環繞,西面山口是唯一通往寧安的要道,可謂『一夫當關萬夫難開』。李延祿率領游擊軍駐紮這裡封鎖交通後,屯子裡的敵偽軍坐探偷偷報信,日軍聞訊後調軍來攻。
據李延祿回憶,得知敵軍來犯時情勢已十分緊急,偵察騎兵報告說,敵偽部隊有3000人,先頭的日本部隊有500多人,帶有大炮6門,離溝口不到8裡的路程。游擊軍戰士迅速進入陣地,在東、西兩山埋伏,把守溝口,同時構築了正面阻擊陣地。天剛亮,敵軍進入一半的時候,抗日軍隊從兩邊突施夾擊。敵偽部隊立即直撲兩山,爭奪山頭。他們的火力很猛,兩顆手榴彈直接投到了左翼史忠恆團長的跟前,他一腳踢開一顆,但另一顆隨即爆炸,史的腰、腿三處負傷。他不禁怒火填胸,手持短槍大呼衝鋒,戰士們勇猛衝下山坡,治田大佐的前鋒部隊倉皇撤退。
不久,敵軍發現游擊軍的子彈快耗光了,便開始瘋狂反撲,以巨大傷亡為代價佔領了兩個山頭,八道河子屯的村民隨後慘遭搶掠,37名村民被殺。抗日戰士見狀紛紛要求組成突擊隊襲擊進村的敵寇,與敵人拼刺刀。此舉頓時把敵人打蒙了,治田大佐在逃跑中被亂刀刺死,200多敵寇斃命。游擊軍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和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