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新時代的弄潮兒——記大慶市三環鑽井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彥平
2005-06-21 11:38:5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1日電 題:新時代的弄潮兒??記大慶市三環鑽井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彥平

   記者 杜麗華

  記者前往大慶采訪並沒有見到王彥平,企業的員工說他去呼倫貝爾一個分公司看望那裡的員工了。據說呼倫貝爾當地氣溫最高達三十五六攝氏度,不少員工相繼中暑。

  在企業采訪中,人們提起董事長王彥平沒有一個不豎大姆指的,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鐵孩子』。因為和鐵人王進喜相比王彥平還是個孩子,他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著鐵人足跡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

  三環鑽井工程有限公司組建於1984年,公司前身是國有企業大慶三環集團下屬的一個鑽井隊。1983年冬天,王彥平他們在富拉爾基打井,這是他們打的第一口油井。當時還沒有打油井的設備,用水井鑽機打油井對他們來說是第一次,有很大難度。當打到80米深時,鑽頭眼就堵了,管道隨時都可能爆炸,必須馬上卸掉泥漿壓力。當時水井鑽機的泥漿泵沒有排壓裝置,惟一的辦法就是卸掉主鑽杆排出泥漿,這個辦法特別危險。當時王彥平衝上鑽臺,拿起卡鉗飛快地卸鑽杆,當險情就要排除的一剎那,一股帶著巨大壓力的泥漿從管子裡噴出,把他擊出3米多遠,但他馬上又爬起來,衝向鑽臺。此後的七天裡,他一直守在鑽臺旁。第一口油井終於打成了。

  人們清晰記得,是王彥平在一次鑽機搬遷中小腿骨被吊車吊起的鐵支架撞擊出『S』型裂痕,他打上石膏咬緊牙關,強忍著巨大的傷痛柱著拐仗仍然堅持指揮在搬遷現場;是王彥平在井噴發生的危險關頭,帶頭到井口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國家財產,保住了幾百萬元國家財產;是他和員工們共同奮戰三天三夜,蹲在雪地上啃涼饅頭,使六部鑽機按時搬遷就位。

  幾年來,經過產權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全體員工的拼搏努力,鑽井隊已由一個打水井的小井隊,成長為集鑽井、紡織、塑編、小油田開發等於一體的民營企業,年產值突破8個億。他本人今年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獲得『五一』勞動獎章。

  2001年9月,在大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王彥平以企業家特有的膽識和眼力出資收購了大慶毛紡集團,他又擔當起振興大慶毛毯、發展鑽井公司的神聖職責。經過幾個月的資產重組,設備檢修改造,鑽井公司先期注入資金800萬元,使新型股份制民營企業——大慶晟凱毛紡公司得以誕生。

  他從落實各項制度入手,奠定晟凱現代企業管理基礎,探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工資分配上實行工人計件工資,乾部彈性工資,後勤人員崗位工資等三種工資分配制度,同時對生產成員層層分解,拿出成本結餘的30%進行對等獎罰,杜絕了跑、冒、滴、漏現象,使毛毯制造成本比老廠時期降低20%左右。在質量上實行目標管理,專人管理。三項改革措施收到顯著成效,一等品率從86%上昇到95%。

  生產走上正軌後,王彥平又把新產品開發提上日程,為此,王彥平隨時關注毛毯市場,走到哪都要到當地的毛毯市場去看一看。2002年11月,王彥平在巴西出差時看到了一種新的南韓勾邊毛毯,雖然很小的一塊就需要人民幣500多元,王彥平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塊帶回來。毛毯買回來後,王彥平又組織技術人員對這種新工藝進行研究開發,沒多久,就有客戶要求訂這種新工藝的毛毯,僅此一項就為公司帶來了100多萬元的利潤。晟凱毛毯在俄羅斯、中東、南非、日本、韓國、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量大幅度上昇,出口總量達到95%以上。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