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借6大技改有望實現30億產值
2005-06-21 18:25: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哈爾濱6月21日電 被譽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機械"母機"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近年來投資近10億元完成了"加氫"、熱加工、軋輥等六大技術改造項目,使企業的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幅提昇,走在了國內同行業的前列,今年有望實現產值30億元。

  建於"一五"時期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被譽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機械"母機"。近年來,"一重"除擔負了大量國家重點產品的生產任務外,還與歐美一些大企業合作開發了一些項目。這些產品的質量要求高,而工廠70%的設備是上世紀50年代產品,老化嚴重,部分已喪失了原有的精度。

  為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自1999年起,"一重"在國內同行業中投巨資率先進行技術改造。"九五"期間,一重在大連棉花島投資建起重型容器車間,從此,"一重"具備了生產高精尖鑄鍛件的實力。2003年,"一重"成功為三峽制造出水輪機混流式不鏽鋼葉片。隨後,在大連棉花島建設的二期工程中,一重集團上馬了年生產6臺千噸級容器的加氫反應器示范工程,實現了容器制造的產業化。

  改造熱加工系統的煉鋼設備,是"一重"技改的重頭戲。為了節能降耗,提質增效,"一重"淘汰了平爐,上馬電爐。80噸電爐、40噸電爐、130噸、50噸鋼包精煉爐等相繼改造投產,使"一重"熱加工生產能力飛躍性提高。鑄錠能力由原來的200噸提高到300噸,最大鑄件生產能力由300噸提高到500噸,一次提供鋼水產量也由400噸提昇到700噸。2004年,"一重"又投入2000多萬元,完成了小型樹脂砂改造,改變了小型鑄鋼件的生產模式。

  在冷加工方面,"一重"采用先進的數控技術,對老設備進行改造。6年間,"一重"的把關數控機床由過去的10臺增加到40臺。其中,6x18米數控龍門銑、16米大立車、7x54米雙橋數控龍門銑等大型機床的安裝,標志著"一重"的生產裝備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