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開通12年貨運量僅5.4萬噸 中日俄聯手開拓江海聯運
2005-06-23 05:02:25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冠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江海聯運示意圖
江海聯運示意圖

  東北網哈爾濱6月23日電 1992年開始,黑龍江省開通江海聯運航線。這條由黑龍江省東部松花江、黑龍江—俄羅斯境內黑龍江(俄稱阿穆爾河)、韃靼海峽—日本海—日本北方港口的江海聯運航線,被日本人稱為『東方水上絲綢之路』。然而,從1992年至2004年航運開通的12年間,該航線共完成29個航次的運輸,運量僅為5.4萬噸。

  水運出海惟一通道

  據黑龍江省航務管理局副局長馬志介紹,『東方水上絲綢之路』全長2800多公裡,是黑龍江省物資經水運直接出海的惟一通道。與轉經大連相比,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到日本北方地區的運距縮短三分之一,運期節省一半的時間,運費則減少約20%。

  黑龍江省開通江海聯運航線,可以有效緩解鐵路運輸緊張的局面。黑龍江省煤、木、糧、油等大宗物資需鐵路外運;滿洲裡和綏芬河兩個口岸是我省向俄羅斯進出口物資經鐵路中轉的重要口岸;俄羅斯已決定通過鐵路向中國增加輸出石油,這對於本身已超負荷運轉的鐵路運輸來說將進一步增大壓力。

  解決鐵路運輸瓶頸的根本辦法是爭取其他運輸方式進行分流,而水運具有一定的潛能。加快發展黑龍江江海聯運,將出口日、韓的糧食和飼料分流到江海聯運,不但可以緩解鐵路運輸壓力,還可為我省外貿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運輸保障。

  三大問題制約發展

  中國航運專家陳雪樂告訴記者,黑龍江省江海聯運開通12年來,運量仍然很少,主要是受三大問題的制約。

  問題一:江海聯運貨源不足。目前出口糧食均實行統一的離岸價格,該航線的水上運輸距離比大連到日本北方港口遠,而從黑龍江到大連的國內鐵路運輸不需要外商承擔運費,因此對於通過大連的傳統運輸路線而言,外商需要自己承擔更多的運費,造成了江海聯運貨源不足。另外,目前由於沒有形成定期班輪航線,很難組織回程貨源,運輸成本也難以進一步降低。

  問題二:缺乏資金投入及優惠政策扶持,使通道的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同江至撫遠275公裡航道,國家已定級為二級航道,但始終未進行綜合治理;確定的同江、撫遠、蘿北等換裝港口的換裝能力不足;沒有對江海聯運內河運輸船舶進行適航性能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江海聯運的發展。

  問題三:受黑龍江航運季節性生產的自然條件限制。江海聯運通道運輸不能實現常年均衡供貨,需要利用陸海聯運方式作為江海聯運的補充,解決冬季運輸問題。

  日俄力促航道發展

  在剛剛落幕的哈洽會上,中日俄三國決定通過優惠政策扶持,加快沿岸基礎設施建設,構造適航船舶、增加貨運量及穩定貨源等措施,進一步增大該航路的航運規模。

  黑龍江省航務管理局副局長馬志說,日本專門成立了『東方水上絲綢之路貿易促進會』,他們對於此航線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俄羅斯阿穆爾航政航道管理局局長讓·達羅夫表示,俄方為支持這條航路,將擴建境內港口規模,提高通關查驗效率,降低引航費、換裝費,並考慮取消貨物看管費。聯運重心轉向國內

  為了突破運量的瓶頸,黑龍江省航務管理局改變了江海聯運的重心,先以國內運輸為突破點,然後再向國際航線拓展。

  馬志說,只有實現規模運輸,纔能有效地緩解因陸路資源限制的糧食外運困難,特別是解決地處黑龍江、烏蘇裡江沿岸的建三江、紅興隆等糧食主產區的多環節運輸問題;只有實現規模運輸,纔能降低運輸成本,擴大江海聯運的影響,提高江海聯運的競爭力。

  『在江海聯運形成初步規模的時候,運輸價格具有競爭力之後,纔能吸引社會資金發展江海聯運,實現通過黑龍江入海口下500海裡的俄羅斯瓦尼諾港進行散裝換裝,完成年運量突破50萬噸的規劃目標。』馬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