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海燕,高傲地飛翔??記伊春西林區下崗職工王海燕
2005-06-26 13:39: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6日電題:海燕,高傲地飛翔—記伊春市西林區一名下崗職工王海燕

  記者杜麗華

初見王海燕面帶微笑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這是作家高爾基筆下的《海燕》。多少年來,人們被海燕這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折服。本文要講述的是一位在生活的風浪中頑強拼搏的海燕,她是伊春市西林區一名下崗職工王海燕。

  記者從西林區出發,乘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了王海燕,她就是在人煙稀少的荒郊開闢了自己的事業。初見王海燕,一頭烏黑的短發,黝黑的皮膚,給人一股剛強還有些靦腆的感覺。

王海燕講起話來顯得很有精神頭

  1995年23歲的王海燕中專畢業,作為國家正式乾部,被分配到伊春市西林區白林經營所。懷揣對林區生活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憧憬,王海燕投入了工作。然而好景不長,不到兩年時間,她就與單位部分職工一樣步入了下崗待業的行列。恰巧此時兒子降生,丈夫企業效益又不好,家庭生活陷入窘困的境地。『這麼多年的書難道白念了嗎?日子該怎麼過?路該怎麼走?』王海燕一遍遍地問自己。『海燕啊海燕,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怨天尤人,你一定能自謀出路堅強地站起來。』她暗暗告誡自己。

  然而自謀出路又談何容易,資金、技術、市場經驗一無所有。王海燕沒有氣餒,她始終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最後她把目標確定在費用低、風險小、市場好的牛羊養殖上。2000年,她在老鄉手裡以低廉的價格買回一群羊羔。像母親照顧嬰兒一樣,孩子有時沒有奶粉吃也要讓羊羔先吃,因為這群羊羔是她所有的希望。在王海燕的精心呵護和細心照料下小羊羔漸漸長大,開始有了經濟收入,也增強了擴大規模的信心。當年秋天,她貸款2萬元購進了15頭牛,在荊棘叢生的荒山上建起了茅草房和牛圈羊捨。有了這個窩,王海燕便和牛羊轉移到大山裡。

王海燕在田裡除草

  『在山中放牧,既不象電影畫面裡表現的那麼詩情畫意,也不象人們想象的悠然自得。不但要承受風吹日曬雨淋,忍受蚊蟲叮咬,還要時不時地面對山中出沒無常的毒蛇。』王海燕頗有感慨地說,『山裡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蔬菜,便采山野菜下鍋。沒有飲用水,便把溝塘裡的水過濾一下燒開了喝。最令我難以忍受的不是遭多少罪,而是牛羊跑丟時心急如焚的感覺。』為了找牛,王海燕不知道翻躍了多少山嶺。她曾多次迷失在深山中,有時不得不在大樹下過夜,也曾在匆忙奔中一腳陷進一座年久失修的墳墓嚇出一身冷汗。她講述一次一只羊丟了好幾天,王海燕仍苦苦尋找,終於在一棵大樹下找到那只生病的羊,她禁不住抱著羊痛哭一場。她說當時聽著羊咩咩地叫,就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樂,找到了那只羊就像找到了走失已久的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海燕的養殖規模日益擴大。隨著養殖經驗的不斷積極,她感受到,只靠放牧吃草,只能讓牛羊吃飽,不能讓牛羊膘肥體壯。於是她想育肥牛羊需增加飼料,要一塊飼料田就好了。2002年春天,在區委領導的支持下,她承包了700畝飼料田。不久,王海燕花了3萬元買了一套300平方米的養殖場房,投資近10萬無購置了可供種植千畝飼料田的全套農機具和4輛農用車,還建起了一個糖化飼料廠,新修了近300平方米的豬捨,使一個產業化的牧場初具規模。如今,王海燕已承包1000多畝飼料田,投入10多萬元種植玉米、大豆等作物。由於地方產業化調整,去年她已將牛羊都賣了。王海燕說,她想走一條龍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即以糧食生產為基礎,糧食作物進行深加工,剩餘再加工做飼料,最後發展養殖業。

  由於長期奔波過度勞累,34歲的王海燕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當記者問她,吃了這麼多苦,你覺得值嗎?王海燕堅定地說:『值!別看我現在生活的比較艱苦,但我很有奔頭。現在在深山裡呆著是為了有一天能走出去,終有一天一條龍經營會實現,我的願望是當一名企業家。』『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