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電 位於呼蘭區呼蘭河第三道橋下距靳家村不足200米的地方,本是松花江的泄洪區,可現在卻變成了生活垃圾場,垃圾臭氣熏天,垃圾袋四處飄散。
近日,記者來到靳家村,據一村民介紹,該垃圾場本是村裡的一個抽沙場,後又承包給村民使用。從2004年9月開始,呼蘭區環衛局將此處當成了垃圾場,呼蘭區的生活垃圾全部都堆放到這兒,從此,臭味兒和垃圾就一直伴隨著該村。由於該村一直飲用地下水,而抽沙場內的抽沙深坑又與地下水相通,如垃圾場長期設置在此,村民非常擔心地下水會受到污染而不能飲用。更讓村民不解的是,今年春天,垃圾場內竟建了一個羊圈,養了約50只山羊,有時就在場內放牧,並將一村民在沙場內種植的綠化樹苗都啃食了,給村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垃圾場都被鐵絲圍了起來,各種生活垃圾遍布其中。村民葉某指著一沙坑說,該坑有8米多深,與地下水相通。記者看到,坑內的水已成了墨綠色,臭氣撲鼻。在垃圾場內的一工作人員休息室後面,記者見到了村民所說的羊圈,當記者出示證件後要去拍照時,垃圾場負責人劉某拒不讓記者拍攝,並說:『要拍垃圾隨便,但拍羊得和領導請示後纔行!』隨後,劉一直不停地撥打電話,約10分鍾後,與劉一同出來的男子將羊趕出了垃圾場不知去向。
對垃圾排放到泄洪區及垃圾場養羊一事,呼蘭區環衛站杜站長介紹,當初將垃圾場建在泄洪區是經呼蘭鎮政府與有關部門協商同意的,近期他們將要對該垃圾場進行整改。垃圾場內的羊則是垃圾場場長的一個同學養的,站裡不知情。一位環保人士講,呼蘭區將生活垃圾場建在泄洪區內,此舉雖然解決了呼蘭區垃圾存放問題,但一旦松花江漲水,垃圾將全部進入松花江,將會造成嚴重的水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