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電 以『合力推進哈爾濱市和諧社區建設』為主要議題的市政協十屆十二次常委會昨天召開。市政協主席楊國俊在會上強調,要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全局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改革的思路,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努力促進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實現『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振興哈爾濱』的奮斗目標作出新貢獻。
市政協副主席王華放、謝英梅、齊燕濱、楊亞光、姚建亭、肖鴻麟、張鄭嬰、解應龍、紀效民,秘書長宋建濱參加會議。市領導王穎、張桂華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副市長張桂華作的關於推進哈爾濱市和諧社區建設情況的通報;13位政協委員分別就『建設關愛型社區』、『推進平安社區建設』等做了大會發言和書面交流。會議還審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哈爾濱市委員會全體會議工作規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哈爾濱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哈爾濱市委員會專門委員會通則》。
楊國俊在講話中強調,要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分析了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發生的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第一次提出並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任務。當前,社區作為聚居在同一區域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和構成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已經成為各種社會群體的聚集區、各種利益關系的交織處、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和各種社會資源的承載體。社區正以其基層性、群眾性、自治性、服務性、包容性、互助性等特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他說,隨著社會管理體制變革的不斷深化,迫切需要加強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黨的城市基層組織建設,使其成為社區建設的領導核心;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群眾當家作主、有序政治參與的自覺性不斷增強,需要社區開展以居民自治為特征的政治文明建設;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急需社區發揮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服務、救助和互助功能;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職能的剝離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需要社區大力拓展服務功能,促進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大量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需要社區形成防止矛盾激化的預警和處置機制,以維護基層社會的平安穩定;意識形態的多元化趨勢給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帶來的挑戰,需要社區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
楊國俊強調,要進一步明確和諧社區建設的內涵、目標、職能和指導原則等根本問題。社區主要應承擔居民自治職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職能、社區服務職能和社區公共事務管理職能。在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中,應堅持遵循以人為本原則、服從和服務於全局原則、實事求是原則以及循序漸進原則。
就正確處理社區發展中的若乾重大關系,合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楊國俊指出,要正確處理構建和諧社區與加快發展的關系,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和諧社區建設;正確處理加強管理與完善服務的關系,把搞好社區服務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主題;正確處理政府機構與社區自治組織的關系,努力創造條件支持社區朝著居民自治的方向發展;正確處理社區自治組織與駐區單位的關系,建立資源共享、合作共建和諧社區的機制;正確處理社區黨組織建設與社區各種組織建設的關系,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