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電 到今年6月,牡丹江市10年來累計已有十幾萬人赴俄就業,有10萬以上的人員有了固定職業。從出國人員的比例上看,農民工和下崗人員各佔一半,這些跨國就業人員人均年收入4萬元至6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隨著俄羅斯經濟復蘇和各個行業的不斷興起,很多人看好了俄羅斯市場。海林市被省政府命名為『黑龍江省境外打工第一縣』。在省政府的推動下,短短一年光景,『勞務輸出』、『異地就業』已成為海林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該地的農民生活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綏芬河市公安局外事辦利用與俄羅斯人經常打交道的優勢,為出國打工的人員創造了便利的條件。俄羅斯烏蘇裡斯克市的卡拉維拉勞動服務公司來綏芬河市考查時,看中了綏芬河市寬溝村的蔬菜大棚,於是在此開始尋找專業的種菜能手。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一個72人的勞務團在卡拉維拉勞服公司簽約工作了。
東寧縣充分利用制鞋優勢,聯合國內幾家強手,在俄羅斯建立了幾家制鞋企業,300多名下崗職工到那裡當了員工,原來從制鞋行業下崗的職工還成了那裡的骨乾。他們生產的鞋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認可,市場佔有量從不足2%到目前已達到25%。
牡丹江人在俄羅斯不斷擴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從單純的工農業向各個行業發展,已從10年前的兩三個行業發展目前的建築、旅游、餐飲服務、林業、經貿等十幾個行業。
雙方經濟貿易的發展,打破了鄰國的國界,跨國的買賣也使中俄兩國人民同時得到了實惠。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