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電 農墾北大荒米業簽訂出口俄羅斯2萬噸大米的新訂單;鶴崗礦務局簽訂到俄羅斯種植農產品的協議。據不完全統計,在以對俄貿易為特色的第十六屆哈洽會上,黑龍江省僅農產品對俄出口訂單成交額就達600多萬美元,達成農業開發項目2項,投資額1200多萬美元。對俄農業合作,在黑龍江大行其道。
對俄農業合作已有百餘項目
近年來,我省農業對俄合作走出一條清晰而堅實的成熟之路。從個別農民零星過境種地打工,到一些商販專門從事對俄農產品出口;從邊境市縣有意識地瞄准俄方市場組建果菜生產基地,到各地運籌帷幄組織勞務輸出、開拓農業境外開發市場。
目前,全省境內對俄出口生產基地已累計達到124個,其中果菜種植面積60.4萬畝;養殖業基地42個,生豬存欄30萬頭,肉牛7萬頭,禽50萬只;以農產品種植、畜禽養殖、山產品采集加工等為主的境外農業綜合開發面積已累計達到210萬畝;累計輸出勞務3.5萬人次,勞務收入4億多元。
省農委外經處處長丁楠說,近兩年我省農產品出口連創新高,對俄貿易功不可沒,佔據一半左右的出口份額。
目前我省農業境外開發項目遍布俄遠東地區的6個州27個區,最遠延伸到3000多公裡外的新西伯利亞地區。
出國『務農』火爆龍江各地
綏芬河市阜寧鎮的農民通過種植棚室蔬菜出口俄羅斯,使小鎮的聲名遠播到國外,今年年初,僅一次出口黃瓜就創匯25萬元。
黑河市籌集資金1680萬元,在所有縣區都建立了對俄果菜出口生產基地,並積極組織企業和農產走出去,建立境外農產品種植基地,現已過境農機具327臺件;佳木斯市建立了以同江市為主的境內3萬畝蔬菜對俄生產基地和以富錦市為主的6萬畝境外糧食種植基地;牡丹江市重點在擴大農產品對俄出口上搞突破,先後建設了中俄果菜集散中心、東寧果菜對俄出口批發市場和綏陽木耳大市場,目前境內對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已發展到20萬畝。
地處內陸的市縣也不甘落後。齊齊哈爾市政府多次組織各縣(區)赴俄考察和項目洽談,現已與俄濱海邊區盧切果爾斯克市達成了租種土地、對俄勞務輸出等合作意向;望奎縣與農墾寶泉嶺分局合作興建了20萬頭養豬場。
據省農委調研了解,僅今年春天,全省就新增境內對俄農產品生產基地15.4萬畝、境外農業開發面積50萬畝,有75戶企業(含政府部門)、5000多農民走出國門,從事農業開發。目前對俄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已擴大到全省10市35個縣(市),形成由邊境口岸地區向內地市、縣延伸的發展格局;已有20多個市、縣走出去,在俄境內建立基地,進行項目開發。
『三年翻一番』成為目標
年初召開的全省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工作會議,為我省對俄農業合作確立了一個宏偉的昇級藍圖——各項指標均『三年翻一番』;到2007年,全省走出去,市、縣要達到50%以上。
有專家指出;盡管對俄農業合作前景廣闊、商機無限,但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和國內其他省市企業也瞄准了俄羅斯市場,在這場大舉進軍俄羅斯開發農業的浪潮中,我省能否不負獨有的區位優勢獨佔鰲頭,尚有許多硬仗要打。如畜產品對俄出口通道不暢,境內生產基地規模不大、境外生產基地標准不高,加工基地產業鏈條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境外開發勞務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問題等,都有待盡快根本解決。
在中俄省際間農業合作會晤協調機制框架下,省農委已與俄毗鄰地區政府建立了定期會晤和協調機制,可及時解決對俄農業合作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一個由農業開發資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貼息資金、綠色食品發展資金、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共同組成的對俄農產品基地建設的資金保障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也已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