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7日電 今年上半年,海林市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到47016人,為牡丹江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數的52%%,勞動力轉移收入達到2.5億元。海林市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得有聲有色的法寶是———為外出農民提供『勞務套餐』。
據了解,『勞務套餐』包括定向培訓、上崗培訓及後續服務。今年上半年,海林市按照『國家陽光工程』實施規劃,采取訂單培訓等方式,為北京康景物業等28家用工單位培訓了一千一百多名農民工。同時,充分利用5所技工學校等教育資源,大力開展委托培訓、定向培訓,僅今年上半年,就培訓農村勞動力5600人次。
在外出務工人員赴崗前,還對他們進行為期3至5天的務工政策、基本權益保護、城市生活常識等方面的再培訓,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各鄉鎮也建立了回訪和協調服務制度,使外出務工人員的各項權益得到了保障。
讓農民享受『勞務套餐』的同時,海林市還不忘推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今年,通過結構調整和內部轉移,目前該市已有3460戶農戶種植食用菌1億袋,預計總產值可達2.85億元,純收入近1.1億元,單這一項就可轉移農村勞動力八千多人。
另外,今年海林市還注意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就地轉移,其中對山野菜、木制品加工和紡織等用工量較大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資金援助、稅金減免,安置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如山市鎮通過大力發展食用菌、山產品等加工業,使個體加工業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渠道。目前,山市鎮山產品加工企業達到一百六十多個,轉移到加工業的勞動力達二千多人,農民不出家門,月收入就可達到500?600元。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