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電 題:『三精明水』效應:看龍頭企業如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哈爾濱到明水,相距兩百多公裡。
從2000年至今,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們數百次往返於哈爾濱和明水兩地間,從1999年末275萬元收購明水制藥廠,到投資2億元興建三精明水工業園,三精走出了一條『依托品牌實施低成本擴張,龍頭企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演進路徑,最終取得雙贏並凸顯樣板效應。
在明水縣城北郊,沿哈黑公路兩側崛起的壯觀的三精明水工業園區,如今已成為明水縣的一道亮麗風景。每天都有近百萬元藥品運出園區,通過三精在全國30多個辦事處及6000客戶的銷售網點,滲透到全國城鄉各個角落。從而拉動這個省級貧困縣走上縣域經濟加速發展之路。
戰略牽引順勢而發
有著『藥界少帥』之稱的三精董事長姜林奎在回答記者『如何實現低成本擴張』的問題時說,只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纔有資格低成本擴張,纔有能力承擔社會責任。當品牌優勢、資本優勢、營銷優勢都顯現出來時,你的擴張纔會省錢省力,利人利己。
十年間,三精完成了資本積累和品牌知名度積累,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它已經具備了優秀企業的特征:科技性、成長性、開拓性、品牌的文化性以及利潤的穩定性。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就必須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利其器』後,就要『善其事』。而當時的市場現實是,醫藥市場上附加值較低的普通藥品的價格拼爭已經白熱化。曾經主管銷售的現任三精總經理王建波記得,當時他們企業的『先鋒4號』賣7元,而北京市場同類產品卻賣到5元。由於中國醫藥企業同質化程度高,全國生產同類品種的廠家有千餘家,省內也有幾百家。誰的價格低誰就是贏家。姜林奎和他的伙伴們已經敏感地嗅到了價格戰的血腥。
同時,中心城區可利用空間越來越小,作為地處中心地帶的企業,三精的生產經營規模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受到局限。姜林奎從發達國家將加工車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成功中得到啟發:利用地域級差,纔能形成明顯的成本競爭優勢。他們超前謀劃,科學決策,依托品牌實施低成本擴張、對同行業進行戰略投資,研發銷售上行、生產中心下行的戰略構想。這些戰略構想在後來的收購行動中日漸清晰,並對三精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三精的擴張,是其自身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可謂水到渠成。然而,戰略管理纔是企業獲得持續增長的制勝之道。三精以明確的發展戰略做牽引,終成大器。
『榕樹經濟』互惠共贏
南方的大榕樹,根系發達,獨木成林,不斷擴張,吸引萬鳥聚居,充滿生機和活力。強勢企業以龍頭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了經濟學界所謂的『榕樹經濟』。三精在明水的擴張,堪稱『榕樹工程』。姜林奎當時對三精明水的價值判斷是:明水勞動力成本低,在明水生產同一品種僅人工成本就能夠下降9%%。而同期的全國醫藥工業平均利潤也不過是7%。明水良好的投資環境使三精留了下來。而對市場的准確判斷和把握,堅定了三精延長產業鏈條,做強做大的決心。他們要培植一棵『大榕樹』。
原明水藥業是三精並購的第一個外埠企業。明水縣用『攀高結貴』來形容和三精的關系:因為三精的到來,纔使明水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工業。
明水的財政收入多年來以農業為主。有人這樣形容:『只有火葬場的煙囪冒煙。』記者1997年曾到過收購前的明水藥業,當時工廠已停產多年,院內雜草過人高,研發的11個品種閑置,300多名職工下崗並成為當地政府的包袱。一個偶然的契機,三精明水相結識,雙方都遞出了橄欖枝。
按照收購協議,已下崗的所有原企業職工自願解除國有職工身份後優先上崗。除十幾名高管來自三精母公司外,從車間工人到中層乾部全部來自原企業或當地社會富餘人員。很快,『煙囪冒煙,工人上班』,原企業4種產品利用三精全國銷售網絡迅速走向市場。這宗收購當年即實現利潤103萬元,工人們時隔多年後再次領到了工資,明水縣財政也收到了久違的稅款。
從2002年開始,三精先後投資2億元建設了佔地25萬平方米的三精明水工業園區。普藥基地建成後,其上游產業化學原料基地也即將投產,其下游產業醫藥包材基地、醫藥經銷公司也建成,連承擔公司廣告制作和發布的傳媒公司也注冊在這裡。目前園區內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項目有8個,三精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這個工業園建成集西藥、原料藥、醫藥包材、醫藥經銷於一體的高科技園區。屆時,三精明水工業園區可創產值10億元以上,安置就業1000餘人,稅金2000萬元,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將佔三精的三分之一。
丹東企業?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經三精牽線來到明水,成為三精明水產業鏈條上的一環。該公司投資千萬,生產三精化學制藥的配套產品。公司總經理呂世柱說:『三精能來,我就敢來。』
商能引商。三精落地,就像一張招牌,使明水的知名度陡增,明水變成了『名水』。此後,明水大地上生長起一棵棵『大榕樹』:除以三精明水為龍頭的醫藥產業外,以格林食品公司為龍頭的糧食深加工企業、以永凱化工為龍頭的化工產業、以幸福紡織為龍頭的亞麻加工業等特色產業群不斷湧現。這些溫州、杭州、吉林等地的企業慕三精名而來並帶來更多的企業。他們大都以當地的亞麻、玉米、馬鈴薯為原料,進行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據初步計算,其全部投資按計劃到位後,可達10.39億元,實現利稅4.7億元。這些產業不但充分利用了當地資源,同時解決了大量就業崗位。從青島回來的明水姑娘李國輝告訴我們,以前明水的高中畢業生都去外地找工作,現在不但應屆畢業生不夠用,去外地打工的都回來應聘了。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引進的工業項目產生了強大的集聚效應,拉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困多年的明水人終於過上了抬頭的日子。2004年,財政收入增長到3800萬元,其中三精明水納稅1000餘萬元,佔了三分之一。同年,明水縣項目建設在綏化市排第二,工業發展速度排第三,工業產值從1999年的1.5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7.2億元。
成功收購明水,三精也為自己的品牌增加了美譽度。黑河市官員在通往黑河市的公路上看到三精明水現代化廠房,引發了與三精合作的迫切願望。恰在此前,三精也對黑河藥廠的感立克和抗乙肝藥物等優良品種表現出熱情。二者一拍即合。哈藥三精以零價收購黑河藥廠價值4000萬元的資產,同時投入2000萬元改造費用。
三精擴張步子越走越大。優良的品牌使得它同綏化、鶴崗、孫吳、東寧等4家醫藥企業的兼並重組幾近零成本,擴張伊始即凸顯競爭力。去年12月以來,其日產1300萬粒阿莫西林的產能和銷量已躍為全國首位;獨特的品種和良好的市場潛力,使三精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得到調整和豐富,目前共擁有11個劑型,300個品種和規格,產品結構內部平衡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同時,從中心城市向周邊市縣戰略轉移,解決了中心區產能嚴重不足的難題,實現了在國際上甚為先進的『衛星化』生產方式。
在確定擴張戰略之初,三精就制定了一條原則:擴張必須是互惠共贏。必須當地納稅當地用工,必須拉動當地資源的利用。三精作為一個經濟實體,用經濟的手段,拉動了一方經濟的大發展。
經濟價值之外,更有精神財富
從1999年的1.5億元到2004年的7.2億元,在三精的帶動下,明水縣工業產值快速增長,四年間相當於再造四個明水工業。然而,主管招商引資的蔡副縣長卻語出驚人:三精為我們帶來的精神財富遠遠大於經濟價值!
回望擴張之路可以看出,三精每一次擴張注入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其優秀的企業文化貫穿始終。『精益求精做人,精益求精做事,精益求精做藥』的新『三精』精神,成為規范員工行為的標准。三精所到之處,產生了春雨潤物般的影響。
三精人『只要有市場,就不捨晝夜搶』的市場經濟觀念給了明水人極大的震動。派駐三精明水的管理人員春節都在一線忙生產,61歲的老師傅張素排連續6年除夕在明水值班。在他的帶動下,員工們初二就來工廠上班,他們第一次聽說了績效掛鉤、末位淘汰這樣的名詞。科學的管理方法口耳相傳,在當地成為一種新時尚。
優質企業的到來,帶動了人員素質的提高。招聘來的化驗員張振軍被送到哈爾濱多次培訓後,已經在三精明水獨當一面。2002年三精明水搞GMP認證時,很多人纔知道:原來醫藥企業的門檻這麼高。2004年,三精明水招聘100人,有700人應聘,很多人落聘後表示要去學習,下年再來應聘。
明水的乾部以前也多次出去招商,但用他們的話說,每次『花掉的是旅差費,拿回的是一沓廢紙』。三精的到來,讓他們懂得了安商親商,以商招商,反而是更佳的招商思路,他們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大增。
連續多年的省級貧困縣,使明水人一度悲觀失望,很多乾部都不願意被派到明水工作。隨著三精落地,其產業鏈的逐步形成,明水乾部嘗到了被人羡慕的滋味。三精的職工,可以在市場的商販那裡賒賬!職工有收入,企業有信譽,三精還給當地帶來一種嶄新的信用文化。
以明水為開端,三精在省內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擴張攻勢,先後對黑河、綏化、孫吳等五家藥廠兼並重組,個個做得珠聯璧合。至此,5年間三精在省內諸城市的低成本擴張行動,以資產猛增4倍、被收購企業成為當地重要財源並安置近2000人就業的圓滿方式顯現出了『榕樹工程』的威力。
互通互補互信
泥蓮
三精與明水合作有成,或與以下『三互』有關:
一是精神有互通。合作至今,雙方建功立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創業激情,始終一以貫之,從未懈怠,從未淡漠,成為雙方合作中一種源源不絕的精神源泉。
三精明水的管理團隊皆從哈爾濱來,且多為女性,長期兩地奔波,風裡雨裡,不言苦,不言累;明水的相關領導乾部,不遺餘力為引來的『鳳凰』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務,創造一切有利的條件,他們深深懂得和珍惜三精對明水社會經濟發展的特殊價值。三精人為自己的企業發展披肝瀝膽,明水人為地方經濟振興殫精竭慮。雖然企業與地方各為其『主』,但在這一『節點』上,雙方遂產生持續性的精神共振。二是需求有互補。企業目標和地方政府的目標肯定是有差異的,地方築巢引鳳是為了發展本地經濟,企業向外擴張是為了發展壯大企業自身。如何抓住合作契機並牢牢地把握、放大、引伸,反映了彼此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力是否到位,是否深刻,以及是否能達到真正的溝通和默契。
三精需要降低成本,需要發展自己的產業鏈,明水要走工業立縣的路子,雙方正是看准了這種需求和必然,纔能一拍即合,纔能走到一起。是市場經濟之手在引導著雙方走向合作,走向雙贏。
三是合作有互信。三精為明水工業立下汗馬功勞,明水為三精提供著良好的企業生存環境、發展環境。他們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彼此尊重,相互守信。多年來相互間只有商討,沒有爭執。三精作為一家有良好效益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以實實在在的企業業績支持了縣域經濟的騰飛;明水窮則思變,以赤誠的服務,良好的信譽安商親商,獲得了做大龍頭,以商引商的回報。這回報可能在預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看三精明水工業園之勃勃生機,為三精擊節,為明水喜悅。